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奧斯坎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斯坎语
Remove ads

奧斯坎語屬於印歐語系意大利語族奧斯坎-翁布里亞語支,同語支的還有翁布里亞語,奧斯坎語使用者分佈於意大利南部。

快速預覽 奧斯坎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 ...

奧斯坎語因公元前五世紀初的牌銘而聞名,其中兩個最重要的牌銘是:班迪納牌銘賽普斯·阿貝拉努斯牌銘。奧斯坎語使用的是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同時也曾使用過古意大利字母薩莫奈人、[4]Aurunci(Ausones)、Sidicini人也都使用奧斯坎語,後兩者常歸為「Osci」人。奧斯坎語屬於奧斯坎-翁布里亞語支,除了奧斯坎語還有三種變體,僅能從意大利中東部赫尼西人馬魯奇尼人佩利尼人留下的碑文中得知。中部奧斯坎字母改編自伊特魯里亞字母,自公元前5世紀到公元1世紀,在坎帕尼亞周邊一直用於書寫奧斯坎語。[5] 奧斯坎語有六種方言,包括:薩姆尼特方言馬魯齊內方言貝利涅方言維斯蒂尼方言薩比內方言馬爾斯方言

Remove ads

證據

Thumb
公元前5世紀的奧斯坎語

奧斯坎語可見於公元前5世紀的銘文中。最重要的奧斯坎語碑銘是Bantina、奧斯坎石板[6]及Cippus Abellanus。有證據表明,普利亞Teanum Apulum的古貨幣是用奧斯坎語刻寫的(公元前300年)。[7][8]龐貝牆上的奧斯坎語塗鴉表明,至少到公元1世紀,奧斯坎語都存在於城市中。[9] 截至2017年,已發現的奧斯坎語文本共有800種,近幾十年來迅速增加。[10]不同時期、地區的奧斯坎語會用不同文字書寫,包括「本土」奧斯坎文、基於希臘文的南奧斯坎文及最終流行的羅馬奧斯坎文。[10]

消亡

奧斯坎語在公元前4~2世紀於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區,與希臘語並存了三百年,稱為「穩定雙語社會的不尋常案例」,兩者皆不具備明顯的主導地位。在羅馬帝國時期,兩種語言都逐漸從意大利南部縮小時,有爭議的格利科語可能是古希臘方言的延續。[10]奧斯坎語的使用在同盟者戰爭之後逐漸減少。[11]奧斯坎語區各城鎮的塗鴉表明,奧斯坎語仍在口語中使用。[1]證據例如,62年龐貝地震後重建的龐貝城牆壁上有奧斯坎語塗鴉[12][13]其一定成於公元62至79年間。[1]其他學者認為,由於羅馬殖民之後,奧斯坎語的公共銘文已經消失,這並不是奧斯坎語仍為官方語言生存於當地的有力證據。[14]這兩種語言可能在不同的條件下同時存在,例如拉丁語在政治、宗教和行政管理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而奧斯卡語則被視為「低級」語言。[15][16]這種現象被稱為「雙層語言」。[17]公元1世紀有一些奧斯坎語塗鴉,但在意大利很少發現拉丁語羅馬公民自稱祖先不講拉丁語的證據。[14]

Remove ads

一般特徵

奧斯坎語人群與拉丁姆人群有過密切接觸。[18]奧斯坎語使用者的聚定居點附近發現有早期拉丁語文本。例如,距離卡普阿不到40公里的明圖爾諾附近發現了Garigliano碗,前者曾是奧斯坎語使用者的大型定居點。[18]奧斯坎語和拉丁語有很多共同處,也有許多顯著差異,拉丁語許多常見詞都不存在或以另外的形式表示。例如,拉丁語volovellevolui及其他來自原始印歐語詞根*wel-(「意願」)的詞被換成來自*gher(「渴望」)的詞:奧斯坎語herest(「他/她想要/渴望」,德語同源詞begehren,英語同源詞yearn),與拉丁語volent相對。拉丁語locus(地點)則對應罕用詞slaagid,意大利語言學家Alberto Manco將其與一個現存的當地地名相聯繫。[19]

音系上看,奧斯坎語也和拉丁語有很多差異:例如,奧斯坎語p對應拉丁語qu(奧斯坎pis--拉丁語quis,比較凱爾特語族凱爾特語族#P/Q凱爾特分類法);b對應拉丁語v;詞中的f對應拉丁語b或d(奧斯坎mefiai--拉丁語mediae)。[20]

一般認為奧斯坎語是所有意大利語族語言中最保守的,在有證的印歐語中,奧斯坎語在保存元音方面僅次於希臘語[21][18]

書寫系統

Thumb
羅馬擴張伊始,意大利中部的語言景觀

字母

奧斯坎語最初是用特有的「奧斯坎文」書寫的,是從伊特魯里亞字母演變來的古意大利字母之一。後世銘文主要用希臘字母拉丁字母寫成。[22]

伊特魯里亞字母

奧斯坎語使用者可能在公元前7世紀採用了古伊特魯里亞字母,其奧斯坎變體僅見於公元前5世紀,引入了I、U的低化變體(寫作Í、Ú,不見於最古老的銘文中),其中Ú表示奧斯坎語/o/,U表示/u/和長*/oː/,後者在奧斯坎語中經過音變變為~[uː]。Í表示半高的[ẹ]。雙寫元音表示長元音,長I則寫作[20]

Thumb

希臘字母

希臘字母的使用與標準字母基本相同,新加了兩個:一個表示本地的H,一個表示V[20]ηω 不表示量。[20]組合ηιωϝ有時表示雙元音/ei//ou/,而ει用於表示長元音/iː//uː/[20]其他情況下,ει表示雙元音,/uː/音用o拼寫。[20]

拉丁字母

用拉丁字母拼寫時,Z表示[z]而非[ts],其書寫方式與本地字母中的[s]沒有區別。[22]

語音變化

元音

nsnct(後者的n丟失)前,元音會規則地延長,在nfnx前可能也如此。[23] 奧斯坎語輔音與流音鼻音(響音)相鄰時常用元音插音,若非響音在前,則插入元音與前一個元音相同;若非響音在後,則插入元音與後一個元音相同。[24]

單元音

A

a基本都保留。[25]ā保留在詞首與詞中。詞尾的ā高化為[ɔː],因此常寫作ú,罕見作u[26]

E

e「一般不變」;在中間音節的唇音前,變成ui;在另一個元音前,e高化為[ẹ],寫作í[27]ē同樣升高到[ẹ],寫作ííí[28]

I

i寫作í[29]ī用重複的i拼寫,作[30]

O

o基本保持不變,寫作ú[31]在韻尾-m前變得更像u[32]ō寫作uuu[33]

U

u一般保持不變;tdn後變為iu[34]ū一般保持不變;在單音節與末音節中變為ī。[35]

雙元音

雙元音不變。[21]

輔音

S

奧斯坎語中的s在元音間沒有像拉丁語和翁布里亞語那樣R化,只是濁化為/z/。但在元音間,原rs變為r並使前面的元音延長,或變為rr(與拉丁語相同);在詞尾,rs 變為r,與拉丁語類似。但rs、sm、sn、sl中的s都沒有消失:翁布里亞語`sesna「晚餐」;奧斯坎語kersnu,比較拉丁語cēna[36]

奧斯坎語原文(賽普斯·阿貝拉努斯牌銘)

ekkum[svaí píd herieset
trííbarak[avúm tereí púd
liímítú[m] pernúm [púís
herekleís fíísnú mefi[ú
íst, ehtrad feíhúss pú[s
herekleís fíísnam amfr
et, pert víam pússtíst
paí íp íst, pústin slagím
senateís suveís tangi
núd tríbarakavúm lí
kítud. íním íúk tríba
rakkiuf pam núvlanús
tríbarakattuset íúk trí
barakkiuf íním úíttiuf
abellanúm estud. avt
púst feíhúís pús físnam am
fret, eíseí tereí nep abel
lanús nep núvlanús pídum
tríbarakattíns. avt the
savrúm púd eseí tereí íst,
pún patensíns, múíníkad ta[n
ginúd patensíns, íním píd e[íseí
thesavreí púkkapíd ee[stit
a]íttíúm alttram alttr[ús
h]erríns. avt anter slagím
a]bellanam íním núvlanam
s]úllad víú uruvú íst . edú
e]ísaí víaí mefiaí teremen
n]iú staíet.

另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閱讀更多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