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孔乙己

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小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孔乙己
Remove ads

孔乙己》是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一篇小說,也是該篇小說的主人公。小說寫於1919年3月,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這篇小說描寫孔乙己作為一個沒有考上秀才讀書人,缺乏實際技能,只會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幾種寫法[注 1]」這樣的迂腐「知識」。他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裏人們嘲笑的對象,後來因為偷書而被打斷了腿。根據小說的內容,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裏,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小說暴露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問題──科舉制度製造了大量只懂鑽故紙堆,沒有實際營生技能的讀書人。小說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可笑又可悲的底層人物形象,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1]

文學
Thumb
文學
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
出版社文學期刊
文學獎
作家
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Remove ads

人物

  • 孔乙己:一個沒有考上秀才的讀書人,喪失了做人的尊嚴,淪落為小酒館裏人們嘲笑的對象,最後下場不明。
  • 掌櫃:孔乙己經常來喝酒的「咸亨酒店」的老闆。
  • 舉人:因為孔乙己偷了自己的書,把他吊起來打斷了腿。
  • 「我」:小說的敍述者,人物身份是咸亨酒店的夥計

文化影響

教材

  • 這部小說長時間來都是中國國內高中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之一。該作品也曾在1993年至2006年度納入香港中學會考中文科的讀本教材中。由於魯迅的左派色彩,台灣於白色恐怖時期長期禁止其作品,然而 1999 年後,台灣亦將孔乙己列入高中語文教材中。

代稱

  • 以下段落經常被用於改編社會熱點新聞,以起到搞笑或諷刺的作用:
  • 此外,因為在小說中多次偷書並被打,孔乙己在中國也常用於代稱書店圖書館內偷書的賊。[2]

舞蹈

  • 2006年,舞蹈《孔乙己》(表演者:孫科)榮獲第八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國古典舞A級少年組劇目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3]

越劇

  • 2003年,越劇小生表演藝術家茅威濤編排並主演了越劇版《孔乙己》並拍攝成電視劇[4]

流行文化

2023年,中國大陸互聯網流行「孔乙己文學」。年輕人以「學歷是孔乙己脫不掉的長衫」等語句自嘲、發泄,表露自己大學「畢業即失業」的低落與迷茫。[5]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