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東尼亞第環形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東尼亞第環形山(Antoniadi)是位於月球背面南極-艾托肯盆地內的一座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8-32億年前的晚雨海世[1],其名稱取自出生於小亞細亞的希臘裔法籍天文學家歐仁·米歇爾·安東尼亞第(1870年-1944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北和東側分別重疊在更古老的米奈爾環形山的東南壁及努梅羅夫環形山的西側壁上,南面則橫亙了較小的布拉希爾環形山[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69.3°S 173.06°W,直徑137.92公里[3],表面平均深度約4至4.5公里[4]。
根據日本輝夜姬號衛星上所安裝激光高度計測得的數據顯示,安東尼亞第環形山坑底位於月表水平面(從月球中心點至月球平均距離,即1737.4公里)下9120米[5],為月球上最深之處。從這一點看,該隕坑形成時所拋射出的噴發物極有可能為月殼下層基岩或上層地幔[6]。因此,對該隕坑岩石的採樣和研究極具重要意義。
安東尼亞第環形山外觀輪廓大體圓狀,坑口邊緣參差凹凸,坑壁略有磨損,但邊緣範圍清晰,沿內側壁分佈有階地狀結構,南段部分嵌入有一座小撞擊坑。該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690米[1],內部容積約20850立方千米[1]。
安東尼亞第環形山是月球背面少數幾座同心環月坑之一,坑內有一圈直徑約為外環直徑一半的內環壁。其形狀南、北二側類似殘碎、崎嶇的山脊,其中北段坑壁上的一些壁峰高出坑底約1600-2200米[4]。西側部分幾乎完全消失,而東側只剩為一系列低矮的小山丘,坑內地表非常平坦,坐落有一座高約1100米[4],底部直徑34.47公里的中央峰[1]。內、外環之間地表極為粗糙坎坷,靠南部可看到有一座醒目的杯狀坑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