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國寺 (黃岡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安國寺建於唐朝顯慶三年(658年),有撣堂街、睢陽院、春草亭、竹嘯軒、遺愛亭等建築[1]。宋朝嘉祜八年(1063年),宋仁宗御賜「安國」寺名,並賜玉印一方。北宋天聖年間,韓琦曾投奔其兄、黃州刺史韓琚,在安國寺西廂房內發奮讀書最終考中進士;廟內設有韓琦當年的苦讀書座。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曾往返於安國寺,並撰有《書韓魏公黃州詩後》、《夢韓魏公》等文。蘇軾在黃州期間,還出資在寺側購建放生池,也因此得名「蘇子瞻放生池」[2]。明朝洪武七年重修[3]。
文物保護情況
2008年3月27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4]。
其保護範圍為:安國寺及周圍一定範圍。以安國寺建築群外牆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北面至黃岡軍分區家私城,東面至泖湖西北側,南面至老廟外大雄寶殿,西面至黃岡市軍分區家私城西側圍牆[5]。
其建設控制地帶為:以保護範圍為界,北面向外延伸約50米至寶塔大道的街道西側,東面向外延伸約50米至寶塔大道西側,南面向外延伸約10米至安國寺入口南側,西面向外延伸約50米至安國寺塔林區西界[5]。
圖庫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