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彥良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彥良和(日語:安彦 良和/やすひこ よしかず,1947年12月9日—)是一名日本漫畫家、動畫師、角色設計師、動畫導演、插畫家以及小說家。他出生於北海道紋別郡遠輕町,現在居住在埼玉縣所澤市。
Remove ads
安彥良和曾先後就讀於遠輕高中和弘前大學,1970年進入蟲製作公司的培訓所,成為一名動畫師。蟲製作公司破產後,他成為自由職業者,參與了《宇宙戰艦大和號》、《勇者雷登》、《超電磁機械人孔巴特拉V》以及《無敵超人贊波特3》等多部動畫作品的製作。其中,他擔任角色設計和作畫監督的動畫《機動戰士高達》連同後續上映的劇場版一起引發了堪稱社會現象的熱潮,截至2022年仍保持着持久的人氣[2]。
1990年後,安彥良和離開動畫製作一線,轉型為專職漫畫家,創作了《大國主》、《虹色的托洛茨基》以及《王道之狗》等以歷史為主要題材的作品,並憑藉這些作品榮獲第19屆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大國主》)和第4屆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節漫畫部門優秀獎(《王道之狗》)。
2001年至2011年期間,安彥良和在漫畫雜誌《高達 ACE》上連載的《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累計發行量突破1000萬冊,成為現象級暢銷作品。在該作的動畫改編作品《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 I 藍瞳的卡斯巴爾》(2015年2月上映)中,他時隔約25年重返動畫製作一線,擔任總監督一職。
Remove ads
個人經歷
安彥良和於1947年出生在北海道鄂霍次克綜合振興局遠輕町東社名淵(現若松地區),在家中上有三位姐姐和兩位兄長(其中長兄出生後不久夭折),下有一位妹妹[3]。其曾祖父曾在福島縣伊達郡半田村(現桑折町)的半田銀礦擔任繪圖師,1891年祖父作為屯田兵遷居至遠輕町並開始拓荒事業。家族姓氏原讀作「Abiko(あびこ)」,後改為「Yasuhiko(やすひこ)」[4]。安彥的父親是東社名淵地區薄荷種植的代表人物,1938至1942年間還曾擔任過町會議員[5]。據安彥本人回憶,其家庭屬於「普通農戶,既不富裕也不貧困」[3]。
安彥良和自幼年起便對漫畫產生濃厚興趣,常閱讀比他年長三歲的兄長所購買的學年雜誌。小學三年級時,他就被鈴木光明的《織田信長》深深吸引,並曾在筆記本上用鉛筆臨摹「川中島合戰」的場景[6]。此間,他主要通過向朋友借閱的方式接觸漫畫,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尤其喜愛橫山光輝的《鐵人28號》,常常在筆記本的空白頁上獨自塗鴉作畫。安彥的父親將這些畫作稱為「ポンチ絵(漫畫草圖)」,並天真地拿給他人欣賞;而母親則對此頗為不滿,常說「與其做這種無聊事,不如幫忙干點家務」[6]。
小學六年級時,新到任的校長十分熱愛繪畫,甚至達到能舉辦個人畫展的程度。這位校長不僅指導安彥繪畫,還傳授了他許多其他知識。安彥表示,自己在中學和高中階段從未接受過專業繪畫指導,即便進入動畫行業後也未曾師從他人。「我的畫技沒有所謂的師父,」他坦言,「如果非要找一位啟蒙老師的話,就只有這位小學校長了」。[6]
小學時期,安彥良和還曾研讀手塚治虫的《漫畫繪製技法》(漫画の書き方),模仿其中「在肯特紙上用墨汁作畫」的專業技巧,創作了長達二十餘頁的漫畫作品,並投稿至漫畫雜誌《冒險王》[7]。
Remove ads
1960年,安彥良和進入社名淵中學就讀[8]。這一時期,他深受手塚治虫《未來世界》的啟發,創作了包含間諜與少女被國家權力殺害等情節的漫畫——其黑暗風格與後來呂克·貝松執導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頗有相似之處[8]。中學一年級時,安彥的父親突發腦梗塞住院,經過半年治療,最終在安彥初二時不幸離世[8]。
1963年,安彥良和考入北海道遠輕高等學校,其兄長亦於同年從遠輕高中升入北海道大學。隨着兄長離鄉求學,安彥家失去了務農的繼承人,不得不終止薄荷種植並放棄農作,一度舉家遷至安彥姐姐居住的涌別町。但半年後,母親在遠輕新建房屋,全家又重返故里[8]。安彥後來回憶道:「這大概是出於骨子裏的倔強吧。母親常強調『我們可不是連夜逃走的』」[8]。
高中時期,安彥常被老師拿來與兄長比較,諸如「你哥哥當年可優秀多了」之類的話不絕於耳。事實上,無論是學業還是興趣愛好,安彥都自覺難以企及兄長的成就,這種挫敗感讓他深陷自卑[9]。但另一方面,憑藉在辯論大會上的出色演講和社團壯行會主持等學生會活動中的活躍表現,他逐漸嶄露頭角,高三時更當選為學生會長。在此期間安彥無意中接觸到了講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課程[10]。當時(至今仍是摯友的)友人正參與日本民主青年同盟(簡稱「民青」)的部分活動,受其影響,安彥的思想也逐漸「左傾」[9]。
直至中學時期,安彥仍懷揣「成為漫畫家」的夢想,但進入高中後,他逐漸接受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毫無意義」這樣的現實[9]。在選擇畢業去向時,他特意將目標鎖定在國立大學位於本州地區那些擁有「城堡」的城市——這類文化景觀在北海道頗為罕見[9]。基於這一獨特標準,他先後報考了金澤大學與弘前大學,最終順利考入鄰縣的弘前大學[9]。
1966年,安彥良和從北海道遠輕高中畢業,考入弘前大學人文學部西洋史學系。入學期間,他在弘前大學同鄉會結識了後來的妻子[11]。受高中友人影響,他雖曾參與日本民主青年同盟的校園活動,但很快因厭倦其程式化運作而退出。1968年,他發起反越戰學生組織「越南和平守護會」,通過策劃反戰演講等活動展開社會運動[11]。他反感當時已流於形式的宣傳單派發和頭盔裝扮的街頭演說,堅持以平實語言進行書面與口頭表達。這種「說人話、寫白話」的作風使他獲得「你的演講通俗易懂」的評價,因而常被推舉向普通學生進行宣講[11],逐漸成為全學共斗會議的核心領袖[12]。
1969年1月東京大學安田講堂事件期間,安彥的同伴相繼被捕,他本人因無法負擔上京的旅費而未能參與[13]。懷着「我怎麼可能獨自安分地留在大學讀書」帶着這樣的憤懣,他也不再前往學校上課[13]。同年9月,當全學共斗會議佔領弘前大學行政樓達三周之久。安彥在佔領初期曾駐守校舍約半個月,儘管之後因前往東京參加「活動」而提前離開[12],但在機動隊清場後,他仍因涉嫌非法侵入建築物和妨礙公務罪被捕。1970年1月,弘前大學對其作出開除學籍的處分[14][註 1]。此時的安彥陷入深深的虛無:「終於結束了。反戰也好左翼運動也好都結束了。迄今為止二十二年來,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着?」[15][14]
保釋後,安彥懷着「再也沒法待在弘前了」的決絕來到東京。在友人幫助下,他一度在照相排版公司工作了約三個月。然而這份工作始終無法讓他產生熱情。就在此時,蟲製作公司的招聘廣告在他每天通勤的路上,偶然映入眼帘——這讓他驀然憶起童年那個「成為漫畫家」的夢想,並當即決定應聘。面試時,他展示了高中時期在筆記本上繪製的漫畫作品,最終順利通過考核。[14][16]
Remove ads
1970年,安彥良和通過報紙廣告應徵,以第二期學員身份加入原蟲製作所旗下的蟲製作培訓所。培訓所教官沼本清海曾指示他「向高橋信也學習女性角色的繪製技法」,儘管當時還只是動畫師助理,卻意外獲提拔擔任《漂泊的太陽》作畫設定工作[17]。此後,他與前輩動畫師進藤滿尾及同期新人川尻善昭組成三人團隊,以原畫師身份參與《新姆明一族》製作。片中片頭曲部分姆明倒立的鏡頭,成為他職業生涯的首個原畫作品[18][19][20][21]。
1973年蟲製作公司破產後,安彥良和轉為自由職業者,先後將工作據點轉移至Office Academy及其創映社(即日升動畫的前身)[22][23]。在Office Academy期間,他參與了《宇宙戰艦大和號》的分鏡製作;而在創映社時期,他涉足了多種題材的動畫作品:包括1973-1974年的《太空三虎將》、《勇者雷登》以及《超電磁機械人孔巴特拉V》等硬核機甲動畫[22][16],還涉足《百寶星君》、《淘氣原始人庫姆庫姆》等充滿童趣的奇幻喜劇作品[24][25]。
安彥良和並非生來就熱愛動畫。學生運動時期的戰友曾尖銳地質問:「搞動畫能有什麼意義?能改變這個社會嗎?」這樣的質疑讓他對動畫工作產生了近乎負罪感的糾結——「如果只是當個畫匠……而不去拓展責任範疇、提升工作價值,我簡直無顏面對昔日的同志」[21]。直到1974年參與《宇宙戰艦大和號》製作,在西崎義展這位傳奇製作人的感召下,他才真正領悟到:「原來動畫是值得成年人傾注熱血的崇高事業」[26]。在製作《淘氣原始人庫姆庫姆》時,他不僅親自撰寫企劃案,更包攬了劇本創作、導演調度和作畫監督等多重角色。劇中主角庫姆庫姆的造型,正是以他1973年出生的長子為原型(有趣的是,這個孩子中學時常被誤認作安彥的弟弟[27])[26]。而比長子小三歲的次子[27],如今已成為安彥工作室的核心助手[28]。
在創映社改組為日本日升後製作的《無敵超人贊波特3》中,安彥良和擔任角色設計一職。1978年完成《再見宇宙戰艦大和號》時,他本已決心「就此徹底告別『大和號』系列」,但在西崎製作人的極力挽留下,仍參與了後續電視版製作[29]。然而1979年《機動戰士高達》項目啟動時,他最終通過一通激烈爭吵的電話與「大和號」團隊分道揚鑣[29]。
1979年4月開播的《機動戰士高達》中,安彥良和擔綱角色設計與作畫監督。然而在電視版製作期間,他因罹患胸膜炎住院治療約五個月,致使未能參與全篇43集中最後10集的製作[29]。
1983年,安彥良和首次執導劇場版動畫《毀滅者喬》[30]。該片原著作者高千穗遙不僅是他的好友,當時的情誼氛圍也讓他「實在難以推辭」[30]。但事後他坦言:「並非真心想接這個項目」,「始終沒搞懂太空歌劇的趣味所在」[30]。1984年他身兼原著與導演的《巨神GORG》遭遇商業滑鐵盧,這次失敗讓他「徹底失去了繼續做動畫的熱情」[30]。
1979年,安彥良和在《龍》雜誌(德間書店)上發表《亞利安》,正式以漫畫家身份出道[31]。1986年,他親自執導了同名劇場版動畫《亞利安》[32]。此後數年,他同時兼顧動畫與漫畫創作,直至1989年完成《金星戰記》的導演工作後,最終轉型為專職漫畫家[33]。
安彥良和退出動畫業界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觀看了《風之谷》與《山T女福星2 綺麗夢中人》後,深感自身作品難以企及如此高度的藝術水準;其二是親自執導的《巨神GORG》未能在演出效果上取得突破,讓他清醒認識到自身能力的局限[34][註 2][註 3]。
1982年,安彥良和在《Animage》雜誌連載的隨筆專欄《月下雜記簿》中,針對東映製作的引發爭議的劇場版動畫《FUTURE WAR 198X年》撰寫了尖銳的評論。令他尤為欣慰的是,正如其在連載終章所述,多數讀者並未盲目附和,而是秉持「先理解作者觀點,再自主判斷是非」的審慎態度[37]。安彥同時坦言:「當議題涉及政治這類領域時,我三十餘年人生積累的政治體驗難免會滲透進言論之中。這類發言……面向年輕讀者時,總不免會顯得居高臨下」[37]。
1989年執導《金星戰記》時,安彥良和曾抱有「若票房尚可就再拍續作」的期待,然而該作市場反響慘澹,最終令他不得不帶着遺憾退出動畫行業[30][38]。
Remove ads
1989年,安彥良和以《大國主》(1989-1991年)為起點,正式開啟職業漫畫家的創作生涯[39]。此後相繼推出以滿洲為背景探究昭和時代直到諾門罕事件為止的背後歷史的《虹色的托洛茨基》(1990-1996年)、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為題材的《王道之狗》(1998-2000年)以及《天之血脈》、《韃靼颱風》(2000-2002年)等歷史題材力作,並憑藉《大國主》榮獲第19屆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1990年),《王道之狗》獲得第4屆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節漫畫部門優秀獎(2000年)等重要獎項[40][41][38]。在《日本武尊》單行本第六卷後記中,他特別提及:「《大國主》獲得日本漫畫家協會獎的肯定,讓我真切感受到自己作為漫畫家的身份得到了業界認可」。
2001年6月,安彥良和在高達專業月刊雜誌《高達 ACE》上,開始連載將其動畫師時代作為核心主創參與的《機動戰士高達》漫畫化的作品——《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該連載從2001年6月號持續至2011年8月號,歷時約十年之久,累計發行量突破1000萬冊,成為現象級暢銷作品[42]。關於創作動機,他坦言:當聽到因動畫版高達走紅後,部分粉絲和自詡評論家聲稱「新人類改變世界才是高達的主題」時,這種論調與學生運動時代所聞「只要建立革命政黨就能實現革命」的空洞口號如出一轍,令人深感不安[40]。「作為最初的創作者,了解作品表裏之人豈能置身事外」、「我清楚當年製作高達時的真實理念,能呈現這一點的唯我一人」——正是這份使命感促使他接手此項工作[40]。
2006年,安彥良和就任神戶藝術工科大學媒體表現系教授[43][44],直至2015年3月卸任教職[45]。2012年3月,安彥良和在《北海道新聞》晚報連載自傳體專欄《我心中的歷史》(私のなかの歴史),回顧個人半生歷程[46]。2013年11月11日至12月28日期間,他更在《中日新聞》、《東京新聞》等多家晚報同步刊載人生回憶錄專欄《此道》,記述藝術生涯中的關鍵片段。
2014年5月,官方正式宣布安彥良和將擔任OVA《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的總導演。這標誌着他時隔約25年重返動畫製作一線[47]。2018年開始連載的《乾與巽—後貝加爾戰記—》(乾と巽 -ザバイカル戦記-)曾被作為安彥良和最後一部連載作品[48][49]。但在2025年3月,時年77歲的安彥良和又開始的新的歷史漫畫作品連載,這就是在周刊Young Jump上刊載的《銀色之路 - 半田銀山異聞 -》[50]。
2019年12月14日,在安彥良和居住的所澤市與出版高達相關書籍的KADOKAWA集團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所澤文化創造會議」(作為「COOL JAPAN FOREST」構想的一環而創辦的系列會議)上,安彥良和發表了主題演講[51]。2022年公映的《機動戰士高達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成為安彥良和的動畫收官之作[52]。
安彥良和為日本漫畫家協會會員。他也曾是日本SF作家俱樂部會員[53]。
Remove ads
評價
動畫導演兼音樂製作人幾原邦彥曾以《亞里安》和《金星戰記》為例指出:安彥作品中的男性主角往往最終與青梅竹馬的女性角色結合,這種敍事模式堪稱「戀母情結的極致體現」。他直言:「細想之下,這種設定實在令人不適」,並質疑安彥是否完全無法理解「年長世故女性吸引年輕男性」這類人物關係的心理描寫[54]。
獎項
- 1981年,獲第12屆星雲獎(藝術部門)[55]。
- 同年,獲得了第3屆動畫大獎賽動畫師部門第一名(6,759票,是第二名的三倍[56])
- 1982年,第4屆動畫大獎賽作畫者部門第1名(6,042票,為第2名的4倍[56])
- 1985年,動畫大獎賽觀眾喜愛獎[57]
- 1990年,以《大國主》獲第19屆日本漫畫家協會優秀獎[44]。
- 2000年,以《王道之狗》榮獲文化廳主辦的第4屆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節漫畫部門優秀獎[41][58]。
- 2012年,以《機動戰士高達:THE ORIGIN》獲得第43屆星雲獎(漫畫部門)[41]。
- 2015年,獲得第20屆神戶動畫獎特別獎[59]。
- 2021年,獲得第4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協會特別賞[60]。
- 2022年,文化廳電影獎[61]。
- 2022年,安彥良和憑藉電視專題節目《浦澤直樹的漫勉neo~安彥良和篇~》榮獲第25屆日本新媒體動漫藝術節娛樂部門大獎[62]。
- 2024年,榮獲第7屆井上靖紀念文化獎特別獎[63][64](旭川市、北海道新聞社主辦)
作品列表
Remove ads
- 《安彥良和對話集:動畫、漫畫、戰爭》(安彦良和対談集 アニメ・マンガ・戦争)角川書店,2005年[100]
- 《原點 THE ORIGIN:描繪戰爭,刻畫人性》(原点 THE ORIGIN 戦争を描く、人間を描く)岩波書店,2017年。採訪人:齋藤光政[101]
- 《革命與亞文化:連接「那個時代」與「當下」的思辨之旅》(革命とサブカル 「あの時代」と「いま」をつなぐ議論の旅)言視社,2018年[49][102]
- 杉田俊介,《安彥義和的戰爭與和平:高達、漫畫、日本》(安彦良和の戦争と平和-ガンダム、マンガ、日本),中央公論新書 Lacre ,2019年。採訪討論[103]
- 《安彥良和創作手記》(安彦良和マイ・バック・ページズ)大田出版社,2020年。採訪人:石井誠[104]
- 《安彥良和創作手記〈機動戰士高達 庫克羅斯、德安之島〉篇》,太田出版,2023年1月12日。採訪人:石井誠[105]
- 《安彥良和歷史畫報:作者親述歷史漫畫指南》(安彦良和の歴史画報 著者が語る歴史マンガガイド),玄光社,2023年11月。視覺指南[106]
電視出演
- 《機動戰士高達30周年紀念 大家的高達 完全版》(2009年4月26日,Animax)[136]
- 《鬧鐘電視》(2014年11月21日,富士電視台)[137]
- 《漫道小林》(2015年5月19日,富士電視台ONE)[138]
- 《Goro Deluxe》(2015年9月3日,TBS)[139]
- 《Nozi的靈感工作坊》(2018年12月8日——2020年12月12日[140],NHK教育電視台)
- 《心靈時代:宗教與生活 - 「我想理解那些不可理解的事情」》(2019年5月,NHK教育電視台)[141]
- 《浦澤直樹的漫勉Neo》(2021年6月9日,NHK教育頻道)[62][142]
- 《有吉×怪物》(2021年9月29日,日本電視台) [143]
其他
在職業棒球方面,安彥良和是廣島東洋鯉魚隊的球迷,並且反對讀賣巨人隊[144]。他公開宣稱自己是田中真弓的忠實粉絲,甚至用「不滅的少年之聲」來盛讚其聲線[145][146]。雖然曾因離開動畫行業而以為再無合作機會,但對能在《THE ORIGIN》中邀請到田中獻聲感到欣喜不已[145]。安彥良和在著作《原點 THE ORIGIN 描繪戰爭,描繪人性》中指出:雖然戰後日本開展的「一億總懺悔」運動中存在許多無需過度反省的問題,隨着國家穩定出現恢復元氣的動向本屬正常,但若方向錯誤,就可能倒退至「日本未曾有進行過侵略」或「雖說殖民統治是惡行,但日本也做過好事不是嗎」等論調。他認為安倍晉三首相的所作所為,正是這種不應回歸的錯誤方向[38][147]。
弟子
腳註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