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宕渠縣

中国古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宕渠縣,中國舊縣名,位於今四川省渠縣一帶。

歷史沿革

先秦時,宕渠縣地域為[1]

宕渠縣建置時間,歷代史料多作西漢初年[2][3],但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簡[註 1]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秩律》表明有較大可能在戰國末年或秦朝時已置宕渠縣[4]:68。一說縣名由來於「石過水為宕,水所蓄為渠」[5][6],縣內有宕渠山(今大青山)[7]、宕渠河(今流江河[8][3]。隸巴郡[9][4]:449,轄境包括今達州巴中等地,縣治在今渠縣縣城東北約七十餘里的宕渠故城(今渠縣土溪鎮[10]。兩漢之交時屬公孫述政權[4]:1044

東漢時仍屬巴郡。建武十八年(42年),蜀郡守將史歆謀反,向各郡縣發檄文,宕渠人楊偉等起兵響應,史歆被吳漢率軍誅殺後楊偉等人惶恐軍散[11]和帝年間,分宕渠縣東部、北部分別置宣漢(在今達州市通川區)、漢昌(在今巴中市巴州區)二縣[3]初平六年(195年),巴郡一分為三,宕渠縣隸屬於新的巴郡;建安六年(201年),巴郡改為巴西郡[12][註 2];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析置宕渠郡,領宕渠、宣漢、漢昌三縣,不久後廢棄,宕渠縣仍屬巴西郡[13][4]:911-920

蜀漢延熙年間復置宕渠郡,宕渠縣屬之,九年後宕渠郡再次撤銷,宕渠縣復屬巴西郡[14][15]:456-457西晉初年宕渠縣仍屬巴西郡[16][註 3]永興元年(304年),成漢再次分巴西郡置宕渠郡,轄宕渠、漢昌、宣漢三縣[18]:144-145[註 4]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平蜀後,復屬東晉梁州宕渠郡[15]:865寧康元年(373年)為前秦所奪,太元八年(383年)東晉收復。義熙元年(405年)為譙蜀所佔,義熙九年(413年)東晉收復[3]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宕渠郡劃益州,疑似改為南宕渠郡[17][15]:994。宋末前郡縣俱廢[15]:999

Remove ads

名人

後續

南朝宋北巴西郡安漢縣(今南充市區)僑置南宕渠郡。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於今渠縣附近置北宕渠郡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15]:1314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為流江郡,置流江縣,為渠州、流江郡治。開皇三年廢郡,由渠州轄流江縣;大業三年(607年)改渠州為宕渠郡[22]武德元年(618年)將宕渠郡改回渠州,天寶元年(742年)渠州改為潾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渠州。五代十國、宋朝時流江縣一直為渠州治,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併入渠州。洪武九年(1376年)降渠州為渠縣,隸廣安州[3]民國2年(1913年)廢府置縣後,渠縣先後隸屬東川道、第十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渠縣屬川東行署區大竹專區、四川省達縣專區達縣地區達川地區,1999年後屬地級達州市[23]

註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