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宗周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周鐘
Remove ads

宗周鐘,又名「」或「胡鐘」,為西周晚期銅器,高65.6公分,重34.9公斤,計有銘文111字,記載厲王征服南方諸小國的故事,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快速預覽 宗周鐘, 藝術家 ...

器型

外型

此鐘屬合瓦形扁圓體甬鐘,弧形口。

  • 尺寸:高65.6公分、舞脩23.1公分、廣30.0公分,兩於相距26.2公分、兩相距35.2公分。

裝飾

間、鼓部銘文連讀計一百一十一字,內容記載厲王南征,二十六邦來朝臣服的顯赫功業,鑄之「宗周寶鐘」,並以此祭祀先祖百神,祈求降福長壽,永保社稷。

歷史

作器者「㝬」經考證為周厲王,因此又名「㝬鐘」。

西周晚期政治形勢嚴峻,西北有玁狁威脅,南土諸國也伺機而動,內憂外患之下,此器的製作和銘文內容展現周王力挽狂瀾,祈求社稷安樂永續的雄心壯志。[1]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