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宮內軍家內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宮內軍家內官(希臘語: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σχολῶν,羅馬化:domestikos tōn scholōn)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高級軍事職務,存在於8-14世紀。最初,這個職務只是帝國禁衛軍「塔格瑪(τάγμα)」中的一支精銳部隊「宮內軍(Σχολαί)」的指揮官,後來其地位迅速上升,至9世紀中期,其持有者實際擔任拜占庭軍隊的總司令。12世紀,該官職的地位下降,其總司令職能被「大家內官(μέγας δομέστικος)」取代,在巴列奧略王朝時期(13-15世紀)則成為一個中等級別的純榮譽頭銜。
歷史
宣信者狄奧法內斯的《編年史》在767年首次提及「宮內軍家內官」[1],它出現於駐紮君士坦丁堡及周邊的精銳騎兵部隊「塔格瑪(τάγμα)」創立後不久。「塔格瑪」的各支部隊的指揮官被稱為「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ι)」,區分於領導地方軍區的「將軍(στρατηγός)」[2];「宮內軍(Σχολαί)」則是「塔格瑪」中最高級的一支部隊,其名稱源自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創立的,由「政務總長」(Magister officiorum)指揮的禁衛軍「宮內軍(Scholae Palatinae)」[3]。學者J·B·柏里指出,《復活節編年史》曾於624年提及某位阿尼阿諾斯(Anianos)擔任「總長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μάγιστρου)」,這個官職可能是「宮內軍家內官」的前身,隨着「政務總長」在7-8世紀逐漸失去了原本的功能,「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ι)」逐漸成為獨立的官職[1][4][5]。899年的《宴會序次》列出了「宮內軍家內官」的屬官,包括兩名副官(τοποτηρητής)、秘書(χαρτουλάριος)、首席信使(πρόξιμος)與一般的信使(μανδάτορες)以及「宮內軍」的各級軍官[6]。

9世紀,「宮內軍家內官」的重要度上升,皇帝不親自指揮時常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不過這還未成為定例,能否得到指揮權取決於時任者的能力,也有其他等級的軍官被授予最高指揮權。這個時期的史料在稱呼這一官職時經常簡稱「家內官」,這也體現了其地位的上升,同時,這一職務也經常由與皇帝關係密切的人物擔任。自米海爾三世(842-867年在位)之後,該官職在所有軍事官職中等級排行第二,僅次於安納托利亞軍區將軍,並在實際生活中很快超過了後者,尼基弗羅斯·福卡斯與約翰·齊米斯克斯都是從安納托利亞將軍升任「宮內軍家內官」,成為其見證[7][8]。
羅曼諾斯二世(955-963年在位)在位期間,該官職被一分為二,分為「西方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ῆς δύσεως)」與「東方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ῆς ἀνατολῆς)」,分別負責歐洲和亞洲的軍隊[4][9][10][11]。實際指揮「宮內軍」的任務則交給它的副官(τοποτηρητής),但似乎在同一時間有多人擔任「副官」[12]。任命「家內官」的儀式在君士坦丁七世的《典儀論》(II.3)有記載[9][13],這部著作也記載了其擔任者在典禮中的職責[14]。
除了一些例外,如任職長達22年的約翰·庫爾庫阿斯以及政權不穩定時的快速更換,「宮內軍家內官」一般三四年更換一次[15]。10世紀,著名軍事世家福卡斯家族曾有六人先後擔任這一職務[16]。多位皇帝擔心軍事世家的權勢過大,有時將這一權力巨大的官職授予非軍官出身的宮廷官員,包括宦官,尤其是在11世紀上半葉,直到後來軍事世家奪回了他們的權威[17][18];由於宦官法律上不能擔任這一職務,皇帝還新創立了宦官可以擔任的官職「軍營總管(στρατοπεδάρχης)」,實際行使的是「宮內軍家內官」的權力[19][20]。

10-11世紀,這一官職的衍生官職「大家內官(μέγας δομέστικος)」偶爾出現,有時也以「大宮內軍家內官(μέγας 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σχολῶν)」和「大西方/東方家內官」的形式出現,這些名稱都指的是同一官職[21]。學者魯道夫·吉揚認為,這可能是由於12世紀的史家在記敍歷史時犯了時代錯置的錯誤,把後來形成的「大家內官」官職安到了前人頭上;或是這一頭銜前面的「大(μέγας)」僅是一種表示尊崇的前綴,這一時期的「哨兵軍家內官(δομέστικος τῶν ἐξκουβίτων)」、"警衛隊分隊長(δρουγγάριος τῆς βίγλης)"等官職也有在前面加「大」的現象;他認為「大家內官」直到阿萊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時期才成為一個獨立的官職,高於一般的「宮內軍家內官」,並取代後者的軍隊總司令地位。但這一新官職並沒有不間斷授予,而且原本「宮內軍家內官」的東部、西部習慣劃分在12世紀似乎也沿用於這一官職,使得「大家內官」的職責和其與「宮內軍家內官」的關係顯得有些混亂。不過到了13世紀,兩者之間的區分變得明顯:「大家內官」是軍隊總司令,也是帝國等級最高的官職之一,而「宮內軍家內官」此時則只是個沒有實際職責的榮譽官職,被賜給地方官或中級官員[22][23][24]。14世紀偽科迪諾斯的《官職書》中寫道:「宮內軍家內官曾有類似於現在的大家內官的屬官,但現在沒有任何屬官」[25]。
偽科迪諾斯《官職書》記載「宮內軍家內官」在官職等級序列中排行第31,低於「機密員(μυστικός)」,高於「艦隊大長官(μέγας δρουγγάριος τοῦ στόλου)」[26],其宮廷朝服包括金色錦緞帽子(σκιάδιον)、素色絲綢長袍(卡巴迪翁)、頂部、中部有球形裝飾的銀權杖。在典禮、節慶場合,他要戴檸檬色絲綢製成的、飾有金線刺繡的圓頂帽(σκανανίκιον),帽子前面有皇帝坐寶座的肖像、後面有皇帝騎馬的肖像[14][27]。
Remove ads
已知的擔任者
- 此列表不包括僅有官印而沒有其他證據證實的持有者,關於8-10世紀的這類人物,參見 Kühn 1991,第81–83頁.
Remove ads
引用
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