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先知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小先知書又稱十二先知書是基督教對《聖經·舊約》中篇幅較短的先知書之稱呼,與大先知書相對。小先知書包括下列著作: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瑪拉基書。
宗教系列 聖經 | |
聖經歷史 聖經成書時序 | |
舊約聖經 摩西五經 大先知書 小先知書 歷史詩歌書 | |
新約聖經 四福音書 新約歷史書 保羅書信 其他書信 啟示文學 | |
次經 猶太教的次經 天主教及東正教的次經 各教派對次經的立場 | |
外典 多馬福音 猶大福音 巴拿巴福音 | |
釋經書 釋經書歷史 歷代釋經書一覽表 |
Remove ads
編排順序
希伯來文聖經放置於其八部先知書之最末。
西方基督教聖經的次序,則置於所謂大先知書之後。早年的七十士譯本內部次序則不同,而且置於大先知書之前。
何西阿書到瑪拉基書不是按十二先知生活的年代順序編排的。例如,約拿、約珥、阿摩司、何西阿和彌迦都生活在公元前9至前8世紀,按照經文的說法,他們預言了以色列國被攻打;之後西番雅、那鴻、哈巴谷和俄巴底亞生活在公元前7世紀,在這段時期,耶路撒冷在公元前607年被巴比倫人摧毀,猶太人淪為俘虜。哈該、撒迦利亞和瑪拉基生活在公元前6至前5世紀,第二聖殿重建時。
上主的日子
小先知書中被反覆提及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所謂「耶和華的日子」,即基督教的神或者猶太教的神耶和華懲罰惡人的日子,這個日子與戰爭有關,也與死亡和毀滅有關,例如「耶和華的大日子臨近了,臨近了,飛快而來。」(《西番雅書》第1章第14節參)。基督徒和猶太教徒認為這是上帝的先知發出警告,要求教徒調整自己的生活,離惡行善。
十二先知書都直接或間接地提到上主的日子。其中有六本曾直接用過「上主的日子」這個字眼。例如,約珥生動地描述了「上主可畏的大日子」。[1]阿摩司告訴以色列人,耶和華的日子會是黑暗的日子,所以他們應當預備面對他們的上帝了。[2]後來,西番雅說出了本章第一段所引述的話。耶路撒冷快要毀滅之前,俄巴底亞警告說:「上主打擊列國的日子臨近了。」[3]
猶太人結束被擄的生涯後的兩位先知也曾提到上主的日子。首先,撒迦利亞預言,終有一天,前來攻打耶路撒冷的列國必被消滅。他生動逼真地描述了「上主的日子」來到時會有什麼事發生。[4]另外,瑪拉基也警告上帝的子民,「上主可畏的大日子」很快就會來到。[5]
十二先知的其餘六位,雖然沒有用過「上主的日子」這個字眼,卻也間接地提過這個日子。何西阿說耶和華必追究以色列國的罪,繼而追究猶大國的罪。[6]約拿宣告上帝要對尼尼微城執行判決,彌迦則描述上帝會怎樣懲罰叛逆的子民。[7]那鴻肯定地說耶和華必向敵人施行報應。[8]哈巴谷懇求上帝主持公道,並且訴說「苦難的日子」會是怎麼樣的。[9]這些先知在書中傳達的訊息,有些顯然指向未來,預示真基督教的發展。例如,猶太人被釋放回來以後,哈該先知預言上帝會震動萬國。(《哈該書》第2章第6節至第7節參)使徒保羅引用哈該書2:6的話,勉勵基督徒要力求蒙上帝悅納,因為上帝快要消滅邪惡的「天」了。[10]
Remove ads
上主的日子,與審判日存在某些類似的地方。基督教徒認為,十二先知書對耶和華日子的描述,可聯想到耶穌的話:「太陽就要變黑,月亮也不放光,星辰從天上墜落,天上的力量也必動搖」。[11]新約將異教徒的信仰和組織稱為「大巴比倫」,也與耶和華的日子有一定的對應關係。[1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