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小鞋子
1997年伊朗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堂的孩子》(波斯語:بچههای آسمان)是1997年伊朗拍的一部家庭戲劇電影,由馬基德·馬基迪執導。電影的內容是關於一對兄妹的冒險故事,由一雙丟失了的鞋子引發。1998年,這部電影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Remove ads
情節
九歲的阿里到鞋匠處取回妹妹扎赫拉修好的粉色鞋子,再轉往雜貨店賒土豆。他將妹妹的鞋子暫放在外面置貨的箱子上,被無家可歸的人當成雜貨店的垃圾,一併收進包里撿走。阿里發現鞋子沒了,以為是掉進貨箱間的深處,鑽進去找,掀倒了一架子的蔬果,遭老闆當成愛搗蛋的小孩驅趕。他到以為有可能的各處地方又找了一遍。
阿里的家位於貧窮的德黑蘭南部地區,經濟困難,阿里不敢告訴家人關於丟鞋子的事情。由於阿里家已經拖欠了五個月的房租,房東為此與阿里的媽媽爭論。他們還另外積欠雜貨店老闆的貨款。阿里告訴了妹妹關於丟失鞋子的事情,求妹妹不要告訴爸媽,妹妹同意了。阿里的爸爸當晚責罵阿里,因為媽媽在生病的時候還拖着病體洗地毯,而阿里沒有在旁邊幫忙。在爸媽彼此交談時,正在做作業的兩兄妹偷偷筆談出一個方案,共用阿里的匡威運動鞋:由妹妹早上先穿着去上學,中午還給阿里,讓阿里去上學校下午的課。阿里在學校的一次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老師獎勵給所有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每人一隻金筆,阿里把筆送給了妹妹,以彌補妹妹鞋子不見的過失。然而,由於必須交換鞋子,阿里雖然每次去上課的時候都盡力狂奔,還是接連遲到三次。第一次遲到,校長睜隻眼閉隻眼;第二次,校長發出警告;第三次,校長要求阿里離開學校,找父母來談。由於阿里的爸爸當時正在工作掙錢,媽媽生病,阿里哭了起來,適逢老師經過,就以阿里的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為由,希望校長網開一面。從此之後,小兄妹兩越跑越快,鞋子交接越來越順手,終於不再遲到。
一天,妹妹扎拉注意到丟失的粉紅色的鞋子穿着在另一個女同學羅亞腳上。下課之後,扎拉秘密地跟着羅亞回家。後來她去喊阿里,和她一起進行秘密跟蹤,當他們發現羅亞的爸爸是一名盲人清潔工後,就決定離開了。後來,扎拉的金筆掉了,被羅亞撿到並還她。扎拉認為這位同學是可以講話的人。但羅亞其後在班裏取得了好成績,羅亞的爸爸就給她買了一雙紫色的鞋子並且扔掉了原有的那雙。當扎拉看到羅亞不再穿以前的鞋子的時候,感到非常吃驚而沮喪。
為了能夠掙到更多的錢,阿里的父親帶着阿里一起去北方德黑蘭的富人區找園藝方面的工作。他們挨戶尋訪,原本想要一次探詢兩戶以增加機會,但不善言詞的阿里爸爸被當成別有目的,阿里很賣力地幫爸爸說話,但是他們還是沒找到工作。最後,他們到了一棟宅邸,裏面住着一個名叫阿里雷扎的六歲小男孩兒,還有小男孩兒的祖父,小男孩想要阿里和他一起玩,而祖父正需要人打理院中花草。阿里的爸爸開始為這大戶人家工作,阿里被阿里雷扎拉着一起玩耍。阿里雷扎的祖父出手大方,讓阿里的爸爸既驚又喜。回家的路上,阿里向爸爸提出扎拉應該有一雙新鞋子了;爸爸也認為這是個好主意;然而,他們的自行車剎車失靈了,父子倆一起撞樹,帶傷回家。腳踏車嚴重損壞。
之後,阿里得知了一個由多個學校參與的兒童4公里賽跑比賽,三等獎是為期一周的暑假露營活動和一雙運動鞋。雖然太晚告訴體育老師,但阿里以其求勝意志及一雙快腿打動了老師。賽場上的其他小選手都裝備齊全,有一群大人跟着照顧,只有阿里穿着他那雙過度使用的破球鞋,毫無後援。阿里在比賽中刻意讓兩人跑在自己前面,但是終點前的領先群互相咬得太緊,在他勉力沖過終點後,竟然意外地獲得了第一名。阿里沮喪地回到家裏,正在等他消息的妹妹扎拉從哥哥的臉色就知道結果不如人意。正當阿里準備告訴妹妹在比賽中取得的名次的時候,妹妹被他們的母親叫走了。在另外一個單獨的場景中,有一個快速的鏡頭,內容是阿里的爸爸騎着自行車回家,在爸爸的購物袋裏面有一雙白色的鞋子和一雙粉紅色的鞋子。在最後的場景中,阿里非常沮喪,他的運動鞋在比賽過程中磨穿了鞋底,他把自己赤裸、起水泡的雙腳浸泡到水池裏面。
Remove ads
製作
榮譽
關鍵評論
1997年2月,《天堂的孩子》在德黑蘭晨曦電影節首映,並且獲得了許多國家電影獎項。1999年1月22號在美國上映,在美國的總票房是933,933美元[2]。全球總票房是1,628,579美元[1]。
人們對這部影片普遍持高度肯定的態度。一些評論家把這部電影與狄西嘉的《單車竊賊》(1948年)進行了比較。當然也存在一些負面評論,有人評論說影片的故事情節過於簡單並且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羅渣·伊拔在芝加哥太陽時報上評論說這部電影是近乎完美的兒童電影,與美國的兒童娛樂節目相比較,電影沒有憤世嫉俗的態度,也沒有油嘴滑舌的少年兒童,電影只是洋溢着單純的善良和純潔[3]。
1998年,這部電影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伊朗電影,頒獎時輸給了意大利電影《一個快樂的傳說》。《天堂的孩子》在美國的主要收入來自提名被公布之後[4]。由於獲得奧斯卡提名,這部電影開始聞名於世界,1999年至2001年之間,電影在歐洲、南美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上映。同時,電影在眾多電影節成功上映之後獲得了很多獎項,有晨曦電影節、世界電影節、新港國際電影節、華沙國際電影節和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另外它還參與了1997年美國電影協會的大獎競爭[5]。
新加坡導演梁智強和他的妻子在觀看完這部電影之後被電影裏面孩子們的單純善良和純潔無暇的愛深深地感動[6][7]。受到電影的啟發,梁智強在他的2002年的電影《小孩不笨》中探索了新加坡少年們面臨的一些問題[6][7]。繼《小孩不笨》獲得了成功之後,他決定把《天堂的孩子》進行改編,背景是新加坡的環境,並且對親情和友誼進行了強調[6][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