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尼古拉·佩爾武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尼古拉·弗謝沃洛多維奇·佩爾武申(俄語:Николай Всеволодович Первушин;1899年4月28日—1993年6月14日)是一個俄羅斯裔加拿大人,俄語和歷史教授、經濟學家。
生平
1899年4月28日,佩爾武申出生於喀山。父親弗謝沃洛德·普羅科皮耶維奇·佩爾武申是一名醫生,為神父兼數學家伊萬·佩爾武申的侄孫。母親是亞歷山德拉·安德烈耶芙娜(娘家姓扎列日斯卡婭),為弗拉基米爾·列寧的表姐妹。
他於1916年畢業於喀山商業學校,1919年畢業於喀山大學法學院,並留校為取得教師職稱做準備。1919年—1922年,他在喀山大學國民經濟和經濟思想史教研室任教。
1920年,他和弟弟尤里因涉嫌參與白軍組織,在喀山被契卡逮捕。佩爾武申的母親向她的姨媽安娜·韋列捷尼科娃(尼古拉·韋列捷尼科夫的母親)和瑪麗亞·烏里揚諾娃(列寧的母親)求助。列寧在看過表姐妹的電報後出面干預,使得這位表甥被釋放。
他曾非正式地通過了碩士考試,答辯論文題為《羅德伯圖斯和比歇爾》(1921年)。
1923年,他被派往柏林工作。1926年,蘇聯政府又派他前往巴黎,在「石油辛迪加」駐法代表處工作。1927年,他撰寫的《德國康采恩和工業組織》一書在列寧格勒出版。
1930年,在接到調回莫斯科的命令後,他決定滯留國外,成為不歸俄僑。1929年—1946年,他在巴黎從事記者、經濟學家等工作。
遷居美國後,他在聯合國語言處任翻譯工作直至1962年,並於1947—1954年在聯合國語言進修班任教。1976年,獲得美國永久居留權。
1962年起,他任教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1966年起,又在渥太華大學擔任俄語和歷史教授。他還是蒙特利爾和魁北克俄羅斯學術團體的主席,並是國際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
他和同事們在美國佛蒙特州的諾里奇大學共同創辦「俄羅斯學校」,教授俄語和俄羅斯文化,他任校長至1980年,此後繼續擔任教師。
他的妻子名叫克謝尼婭·利沃夫娜,女兒是一位畫家和藝術史學者。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