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東快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山東快書是中國說唱曲藝的一種,發源自山東省魯中南和魯西南地區。山東快書唱詞基本上是七字句的韻文,穿插過口白、夾白或者較長的說白。風格生動、表情誇張、節奏快,通常用來講述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的故事。
山東快書用省內西部常用的方言冀魯官話表演。擊節道具並非中國傳統的竹製或骨制拍板,而是兩塊半圓形鐵板或銅板,稱作「月牙板」,或是「鴛鴦板」。月牙板聲音清脆明亮,山東快書也因此又叫「鐵板快書」。
起源
山東快書起源大致有三種說法[1]。
內容演變
山東快書最多用來講武松的故事,所以又有人把它叫做「說武老二」。但也有《大實話》、《柿子筐》等輕鬆逗趣的曲子。抗戰爆發之後出現《打田柳莊》、《十里堡戰鬥》等宣傳抗戰的曲目。後來的諸如高元鈞、楊立德等山東快書藝人爲了發展山東快書,進行諸如摒棄「葷口」的革新,他們的演唱被聽衆稱為「清口」、「靜口」。抗美援朝時期高元鈞等藝人參與支前志願軍並發展出諸如《三隻雞》、《抓俘虜》等曲目,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山東快書發展成爲影響遍佈全國的大麯種。文革到改革開放之後以及普通話的普及,山東快書發展不如從前。
參考文獻
李閩惠. 山東快書的起源發展及社會意義. 大衆文藝. 2016, (14).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