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峽口古城 (達坂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峽口古城(被當地人稱為疙瘩城[書 1])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達坂城鎮清代古遺址。峽口古城曾一度被認為是唐代絲綢之路白水澗道上的白水鎮所在地,而經過鑑定後實際為清代遺址。不過峽口古城所在地存在着從石器時代春秋戰國時代直到近現代的遺物。2018年,峽口古城被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快速預覽 峽口古城遺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位置

峽口古城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達坂城鎮紅山嘴子村[書 2]。地處峽口的河灘內,峽口古城東側為白楊河,西側則為白水澗古鎮旅遊區的林帶,北側則為濕地。峽口古城向西500米為吐烏大高速公路,向南1.3公里則為達坂城木拱橋所在地,向南2公里可到達天山大峽谷,峽口古城遺址坐落在達坂城火車站東北800米處。古城向北1公里為八家戶村[書 3][書 1]

現狀

峽口古城遺址位於一座小石山之上,小石山平面為東西寬大概120米,南北長140米左右的扇形,高大概5米,北高南低,地勢較平,四周遍布着鵝卵石和角礫,雖有雜草但並不茂密。峽口古城遺址依小石山地勢而建,分為內外城。遺址城牆為砂礫土夯築而成,夯層8到20厘米。外城呈現扇形,外城的北牆和西牆平面上構成了直角,南牆和東牆則構成了弧形。外城的牆面周長為300米左右。外城的四面牆中最為高大的城牆為北牆,高超過5米,厚度近4米。而其他三面牆高約2到3米且並不連續,其中東牆北段有缺口,南牆有較大的缺口,約8.4米,疑為外城城門所在地。外城西北角有一周長大概60米的圓形角樓,角樓頂部有可見孔,可能用於瞭望或射擊。峽口古城遺址內城長55米左右,寬45米左右,位於外城的西北角,與外城共用西牆與北牆,所以內城與外城也有北城與南城的叫法。另外,遺址內城的南牆有門,北牆有一處80厘米高,50厘米厚的女兒牆[書 2][書 3][書 4][書 1][新 1]。除此之外,遺址城牆西南角距離西牆大概13米的位置有一處殘長10米,高0.6米,厚1米的護牆[書 1]

2014年,峽口古城遺址以唐白水澗古城遺址的名稱,成為達坂城姑娘景區的白水澗古鎮中的景點之一[新 2][新 1]。2004年12月,峽口古城被列為第四批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單位[書 3]。其保護範圍是以小石山邊緣為界,向外50米,西南角到白楊河南岸為保護範圍,四周10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網 1]。2018年2月,峽口古城遺址被列為第八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網 2]

Remove ads

研究

二十世紀80年代,根據峽口古城所處地理位置以及城牆夯土中的陶片年代等條件,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炳華認為峽口古城遺址是唐代絲綢之路白水澗道上的白水鎮所在地[刊 1]。這種說法一直持續到2015年前後[書 3]

直到2016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峽口古城的維修加固工程,對遺址300平方米的區域進行了發掘。這次發掘結果表明除了古城遺址東側牆下有少量文化層外,多數區域內並未發現文化層,有的地方基岩直接暴露在地表。其原因可能是峽口古城地處風口,嚴重的風蝕情況不僅出現在了牆體,也出現在了古城遺址的地表。也可能是因為該地區人類活動並不多。不過,古城所在地區的人類活動從石器時代持續到了近現代,在古城遺址的地表不僅發現有康熙通寶等清代銅錢、子彈頭、子彈殼等近代遺物,還發現了石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紅陶、彩陶陶器碎片,這些石器和阿拉溝古墓、柴窩堡細石器遺址等地出土的石器基本一致,多為當時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所使用的生活器物。對古城內的樣本進行碳十四斷代法,確定古城年代其實為清代,峽口古城遺址的角樓留有射擊口,城牆沒有馬面,也符合一些清代軍事建築特徵。而城牆外貌比同時代其他建築受到更嚴重侵蝕的原因除了大風,也有可能由於當地居民曾經在城牆上挖土積肥而造成的[書 2]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