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崔彥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崔彥昭(9世紀—9世紀),字思文,清河郡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人,中國唐朝官員,唐僖宗年間為宰相。
家世
崔彥昭出自顯赫的清河崔氏小房,但祖父崔秩、父崔豈都沒有任官。[1][2]崔彥昭中進士前,曾拜訪姐夫或妹夫王凝,[3]王凝不敬地不着冠帶,只是穿着衩衣相見,還戲言:「君不如舉明經。」崔彥昭感到很受冒犯,[4]因為明經考試,被認為較簡單,遠不如進士考試。即便此時,崔彥昭也因深諳儒術聞名。[5]大中三年(849年),崔彥昭中進士,數次響應節度使們的徵辟奏授,精明於吏治,在各任所有聲望且政績都拔尖。[2][5]
唐懿宗年間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崔彥昭作為戶部員外郎,與吏部侍郎鄭處誨、蕭仿、吏部員外郎楊儼試宏詞選人。咸通年間(860年—874年),崔彥昭累遷兵部員外郎,轉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再遷戶部侍郎,判本司事。[2]八年(867年)十月,崔彥昭時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奏請下諸道州府場監院依限送納及給還商人,不得托稱截留,[6]懿宗准奏。[7][8]
咸通十年(869年),任檢校禮部尚書、孟州刺史、河陽節度使,進階金紫。十一年(870年),[9]在河陽三城節度、孟懷澤觀察使、中散大夫、檢校禮部尚書、孟州刺史、御史大夫任上被任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管內觀察等使。當地沙陀部落不遵法紀,崔彥昭恩威並施,三年間,境內大治,軍民歌頌。任滿受代時,數千老人詣闕上書乞求讓他留任,[2]獲准。[5][10]十四年(873年)二月,因振武節度使李國昌作亂殺害雲州防禦使段文楚,懿宗詔崔彥昭與幽州節度使張公素率師討之,[7]無功。[11]
Remove ads
唐僖宗年間
十四年(873年),懿宗崩,年輕的僖宗繼位。[4]宰相之一趙隱與崔彥昭同科進士,推薦崔彥昭長於治財賦。[12]乾符元年(874年)三月,崔彥昭被召為吏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2]當月又改授尚書兵部侍郎。八月,被任為中書侍郎,加銜同平章事,為實質宰相。[4][13][14][15]因近期宰相楊收、路岩、韋保衡都因在任內腐敗而新遭貶殺,高級宰相蕭仿改革弊政,崔彥昭協助,二人將素日厭惡的宰相劉鄴罷免。數月後,百職修舉,察不至苛,為士人君子所稱。[5]十一月,遷門下侍郎兼刑部尚書。乾符二年(875年)正月,率文武百僚上尊號,僖宗御正殿受冊。[16]僖宗下詔嘉獎他,比他為堯、舜時期的皋、夔。[2]六月,累兼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17]
崔彥昭侍奉母親鄭太素至孝,雖然官拜宰相,退朝侍膳與家人雜處時,順色柔聲,承奉左右,如同平民,為士人所嘉。[2]慶賀過年時,公卿拜席,時人以為榮。[18]但鄭太素卻害怕他處罰他時任兵部侍郎的姐妹夫王凝,在崔彥昭能聽到的場合對侍婢說:「為我多製作鞋襪,王侍郎母子肯定要被放逐了,我要和王家妹子(即王母)一起走。」[3]崔彥昭哭着下拜:「我一定不敢這麼做。」於是王凝免遭報復。[4][5]
伶人李可及仗着懿宗寵愛,很是橫行,在崔彥昭彈劾下被放逐嶺南而死。[19]
三年(876年)三月,崔彥昭充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與鄭畋、李蔚同知政事,六月兼左僕射,前後共三次加兼官,都如前判度支。九月,進階特進。四年(877年)正月,為司空,閏二月罷。[14]五年(878年)十月,罷相為太子太傅。[4][5][16][20]卒於任上,時間不詳。[5]
子
按《舊唐書》本傳,崔彥昭有子崔保謙。《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崔氏表)》則只列出崔彥昭子崔礪,字殷誥。未詳崔保謙與崔礪是否一人。
註釋及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