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勒斯坦團結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巴勒斯坦團結周是馬來西亞教育部為響應時任首相安華·依布拉欣而於2023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舉辦的活動,目的在於聲援以巴衝突的巴勒斯坦。該活動受到了許多批評,尤其在學生舉玩具槍示威事件發生後,引起更多督促教育部立刻停止有關活動的聲浪[1]。
![]() |
過程
2023年10月26日,教育部在首相安華·依布拉欣言明不怕威脅,站穩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後,發出文告下令旗下的學校和教育機構,把10月29日至11月3日列為「巴勒斯坦團結周」,涉及的包括學校、技職學院、大學預科班和師範學院[2][3]。10月31日,教育部長法麗娜西迪發布活動指南,當中包括禁止使用武器以及宣傳政黨[4]。11月5日,教育部宣布該活動共籌獲920萬令吉的巴勒斯坦人道基金[5]。
爭議
巴勒斯坦團結周宣布後,引起各方強烈反對,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尚未成年,不應捲入政治及複雜的國際衝突[6][7][8]。地方政府發展部長倪可敏解釋說,該活動只是鼓勵學校舉行,並非強制性[9]。雪蘭莪州雙溪威華小在發出有關舉辦巴周的文告後,引起家長和網民不滿[10]。團結政府的人民公正黨十二名國州議員也聯署,敦促教育部重新研究巴周的指示,以確保學校和公共機構能夠免於暴力和報復的元素[11]。
10月27日,即巴周活動尚未舉辦之際,社交媒體流傳的圖片和影片顯示雪蘭莪州巴生某小學的學生打扮成聖戰士、高舉玩具槍示威,引起譁然[12][13]。全球人權聯合會主席沙西古瑪(S Shashi Kumar)譴責校方的行徑震驚並要求政府停止這項計劃[14]。
10月30日,民政黨總秘書羅家榮批評,教育部倉促推行「巴勒斯坦團結周」乃馬來西亞教育史上的一大敗筆,並痛斥首相安華·依布拉欣、教育部長法麗娜西迪與副部長林慧英嚴重失職[15]。
10月31日,首相安華在國會下議院首相問答環節表示,以巴衝突與人道主義課題息息相關,所以才支持和鼓勵教育部舉辦巴周活動[16]。
11月2日,即便面對外界的批評,教育部長法麗娜在接受採訪時仍認為該部推行的巴周活動順利進行,且明確向學生傳達人道與和平的訊息[1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