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克獎
英国图书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克獎(英語:Booker Prize,之前名稱為 Booker–McConnell Prize(1969-2001)及 Man Booker Prize(2002–2019)),是每年頒發給用英文寫成並在英國出版的最佳原創小說的文學獎。布克獎的得主通常會得到國際上的讚賞與聲望,因此這個獎項對於書籍的銷售具有相當的驅動力。此獎項原先只授與英聯邦、愛爾蘭、南非(及後來包括津巴布韋)的公民,但是自2014年起,只要該書籍以英文寫作並曾經在英國出版即可參賽[1]。
Remove ads
設立
1968年,英國的圖書界提議設立一項可以與法國龔古爾文學獎、美國普立茲獎相媲美的文學獎,獎勵年度最佳英文長篇小說,獲獎人不限於英國籍作家,其他如愛爾蘭及英聯邦國家作者都可參與,但美國作家不能參與,以抵制新型的娛樂形式諸如電視對文學市場的蠶食。大獎以贊助商——食品供應公司布克命名。布克獎從1969年開始頒發。
布克獎注重權威性、導向性和公正性,評審由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士擔當。一般評審有五人,由專門委員會指定,分別為書評家、學者、小說家、文學編輯、文化名人等。每年5位評審必須閱讀被推薦的100多部作品,從中選出20多本初入圍名單,再從這份名單中選出6本進入決審,最後從這6部作品中選出一部獲勝作品。
發展
在設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布克獎獲獎小說都體現了對英國往昔的懷舊與思考,獲獎者也多為英裔白人作家。2013年9月,布克獎宣布,獲獎者將不僅限於英聯邦國家、愛爾蘭和津巴布韋作者,小說只要以英文創作並在英國發表,即可參加當年評選。[3]
1991年,設俄羅斯布克獎,是1917年後俄羅斯境內第一個非國家獎金,每年開獎一次,評選出年度最佳長篇小說。該獎設立以來已成為俄羅斯文學領域最有權威的獎項。
2002年,英仕曼集團(Man Group)成為布克獎的贊助商,布克獎名稱由Booker Prize變成Man Booker Prize。現在有些也翻譯成曼布克獎或曼氏布克獎。
最初設立該獎時獎金為兩萬一千英鎊,2002年已提升到五萬英鎊。
英仕曼集團在2019年初時宣布本年度的獎金將會是他們18年來贊助的最後一次。慈善組織Crankstart則宣布它將在今後的五年內提供贊助,並有可能再續五年。本文學獎的名字也改回為布克獎(The Booker Prize)。
2004年,布克獎打破了地域壁壘,宣布將從2005年開始,每兩年頒發一次獎金為60000英鎊的布克國際獎(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所有作家,無論國別,只要其作品以英文或有英文譯本發表,均有資格獲得此獎。本獎獎勵作家的全部文學成就,不僅限於小說。首位獲獎者將於2005年年中宣布。這使布克獎朝着一項全方位的國際文學大獎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新設立的布克國際獎不會取現有的布克獎而代之,兩者將由兩個相對獨立的評審系統並行評比。 根據規定,每位作家只能獲得一次布克國際獎。
2005年6月2日,首屆布克國際獎在倫敦揭曉,獲獎者為阿爾巴尼亞小說家伊斯梅爾·卡達萊。評委會主席約翰·凱里評論道:「伊斯梅爾·卡達列描繪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歷史,它的熱情,它的傳說,它的政治和它的災難。他採用了傳統的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創作,繼承了荷馬史詩的敍事傳統,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作家。」
Remove ads
2005年,布克獎將專門為翻譯家設立一個獎金為15000英鎊的特別獎項——布克翻譯獎,以獎勵那些把其他語言的文學作品翻譯成英語的翻譯家們。布克翻譯獎的評選不同於一般的評獎程序,其得主並非由評委會投票選出,而是交給布克國際獎的得主擇定。翻譯獎2005年開始頒發,當年的布克翻譯獎頒發給了伊斯梅爾·卡達萊作品的英文翻譯大衛·巴洛斯。
影響
布克獎的目標是獎勵優秀作品,提高公眾對嚴肅小說的關注。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它的威望超過了英國大大小小的其它二百多個文學獎。享有世界盛譽。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作為一個文化產業,布克獎獲得巨大成功的秘訣在於商業和文化效益的雙贏。從商業利益上說,它推動文學的商業化,使市場潛力得到充分開發。不但獲獎作品銷售飆升,就連入圍作品的銷售也一路攀升,以柏德烈·麥吉尼斯獲提名的小說為例,公佈前只賣了64本,公佈後則賣到了2,601本[4]。布克獎還帶動相關文化市場的開拓,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其中就有中國觀眾熟悉的《舒特拉的名單》,《別問我是誰》等。從文化效益上說,大獎營造了一份大獎文化,大獎鼓勵無邊界創作,使許多思想自由,文體新穎的作品紛紛出現,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文壇格局。它對當代英語小說的影響毋庸置疑。
統計
- 迄今共有四位作家在世時獲得過兩次布克獎:J.M.庫切、彼得·凱里、希拉里·曼特爾、瑪嘉烈·愛特伍。希拉里·曼特爾是第一位兩度獲獎的女作家。彼得·凱利的獲獎作品是1988年的《奧斯卡與露辛達》和2001年的《凱利幫真史》。J.M.庫切的獲獎作品是1983年的《米高·K的生活和時代》和1999年的《恥》。希拉里·曼特爾的獲獎作品是2009年的《狼廳》和2012年的《提堂》。瑪嘉烈·愛特伍的獲獎作品是2000年的《盲眼刺客》與2019年的《聖約》。
- 雅各·法瑞爾獲得1973年布克獎,死後於2010年被追授1970年布克獎,也是第二次獲獎。
- 截止到2005年,獲最後提名(即進入決審名單)最多的是英國小說家艾瑞斯·梅鐸,她共獲得6次,在1978年,她以作品《大海,大海》獲得布克獎。
- 截止到2005年,共有3位澳洲作家獲得布克獎,他們是:彼得·凱利(Peter Carey),湯馬士·肯尼利,D.B.C. 皮埃爾(D.B.C. Pierre)。
- 迄今有五位布克獎得主日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奈保爾、納丁·戈迪默、威廉·戈爾丁、庫切、石黑一雄。
Remove ads
獲獎情況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