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林斯貝利廣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布林斯貝利廣場(Bloomsbury Square)是倫敦劍頓區布林斯貝利的一個花園廣場。廣場的北面是大羅素街和百福坊(Bedford Place),通往羅素廣場。向南是布林斯貝利道(Bloomsbury Way)。向西是大英博物館,霍本地鐵站是東南部最近的地鐵站。廣場的中心有花園。

歷史


布林斯貝利廣場是由修咸頓伯爵開闢於17世紀晚期,最初稱為「修咸頓廣場」。這是倫敦最早的廣場之一。伯爵的自己的房子,當時稱為修咸頓府。後來成為百福府,因為廣場和布林斯貝利莊園的其餘部分通過婚姻,由修咸頓伯爵轉給百福公爵,佔據整個廣場的北邊,即現在百福坊的位置[1] 廣場的其他三面排列着當時典型的排屋。
1694年4月9日,在布林斯貝利廣場舉行了一次臭名昭著的決鬥。當時23歲的蘇格蘭經濟學家和金融家約翰·羅和愛德華·韋爾遜進行決鬥,羅殺死了韋爾遜[2],被控以謀殺罪,判處死刑,但羅潛逃,並成為密西西比公司的創始人,和法國的事實上的首相。[3]
到19世紀早期,布林斯貝利不再時尚與上層階級。因此當時的百福公爵搬出百福府,後被拆除,改建為排屋。在19世紀,廣場主要由中產階級專業人士佔據。從1817年到1829年,作家艾薩克·迪斯雷利和他的兒子、未來的首相班哲文·迪斯雷利住在6號。在20世紀,大部分建築被用作辦公室。
布林斯貝利廣場的花園有一尊輝格黨政治家查理斯·占士·福克斯的銅像。雖然17世紀的原始建築無一倖存,但是有許多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漂亮房子。英國皇家醫藥協會位於廣場南側的一座18世紀建築,部分出自約翰·納殊之手。廣場的東邊是一座巨大的二十世紀初辦公大樓稱為 維多利亞Victoria House, 屬於利物浦維多利亞保險互助會。花園在2003年向公眾開放並翻新。

Remove ads
在流行文化
- 拉爾夫·沃恩·威廉士2號交響曲的第二樂章(A 倫敦交響樂團)代表「布林斯貝利廣場在11月的一個下午」。[4]
- 在音樂劇《奧利華!》中,Brownlow先生住在布林斯貝利廣場,而在查理斯·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中,他住在本頓維爾。
參見
在布林斯貝利的百福莊園上開闢的其他廣場包括: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