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布羅克·奇澤姆

加拿大军人、精神科医生,首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羅克·奇澤姆
Remove ads

喬治·布羅克·奇澤姆CC CBE MC ED(英語:George Brock Chisholm,1896年5月18日—1971年2月4日),加拿大精神科醫生、醫師、第一次世界大戰老兵,首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他是第13任衛生團團長英語Surgeon General (Canada),曾獲加拿大勳章大英帝國勳章軍功十字勳章效率獎章英語Efficiency Decoration等多個獎項[1][2][3][4][5][6][7]

快速預覽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 前任 ...
Remove ads

背景

奇澤姆於1896年5月18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奧克維爾,家人與當地關係密切。奇澤姆的名字取自艾薩克·布洛克,曾曾祖父威廉·奇澤姆曾參與對抗美國人的1812年戰爭,是奧克維爾的創辦人。父親弗蘭克·奇澤姆經營煤場[1][2][3][4][5][6]

生涯

加拿大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時年18歲的奇澤姆加入加拿大遠征軍英語Canadian Expeditionary Force,在第15營英語15th Battalion, CEF擔任廚師狙擊手機槍手偵察兵。他在戰場上率領軍隊,因英勇負傷兩次獲得兩次軍功十字勳章獎勵(一次是在法國朗斯郊外的戰爭,另一次是在巴爾)。之後晉升上尉,負傷一次,1917年歸鄉[1][3][4][5][6]

Thumb
奇澤姆在一戰末期擔任加拿大陸軍上尉時的照片

戰後,奇澤姆踏上了醫學的漫長道路,1924年獲多倫多大學醫學士,之後赴英國實習,專門負責精神病學。在家鄉奧克維爾開設私人診所六年後,他到耶魯大學讀書,主修兒童心理健康。期間,奇澤姆強烈認為應儘可能讓兒童在「思想自由的環境中」成長,獨立於父母的偏見和偏差(政治上、道德上和宗教上的)[1][3][4][5][6]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奇澤姆在加拿大軍隊和政府中的地位迅速攀升。他以精神科醫師的身份參加戰爭,負責士兵訓練中的心理方面,之後軍階升至醫療團總幹事,是加拿大陸軍醫療官的最高級別,因此他成為了全世界首位掌管陸軍醫療團的精神科醫生[1][3][4][5][6]

1944年,加拿大政府設立副衛生部長職務,奇澤姆成為出任該職務的第一人,直到1946年[1][3][4][5][6]

世衛組織

1946年,奇澤姆成為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臨時委員會執行秘書。世衛組織是國際聯盟衛生組織的繼承。奇澤姆與另外15位國際專家參與了該組織首個憲章起草工作的諮詢。他提出了世衛組織這一名字,強調了「世界」的含義。他將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定義寫為「身體、精神和社會狀況完全良好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狀態」。世衛組織憲章還確定了健康是一項基本人權,「各國人民的健康是實現和平與安全的基礎」[1][2][3][4][5][6][8]

世衛組織於1948年4月成為聯合國常設機構,奇澤姆憑藉46–2的票數成為首任總幹事。奇澤姆利用這個獨特的地位就國際身心健康對世界重要性發表他的看法。奇澤姆拒絕再度競選,於1953年卸任。任內世衛組織成功處理了埃及霍亂疫情及希臘與撒丁島的瘧疾疫情,推出了針對海上船舶的短波流行病預警服務[1][2][3][4][5][6]

個人生活

1924年6月21日,奇澤姆與格蕾絲·麥克萊恩·瑞里(Grace McLean Ryrie)結婚,育有兩子嘉芙蓮·安妮(Catherine Anne)和布羅克·瑞里(Brock Ryrie)[1][5]

1934年,他預測二戰會到來[6]

奇澤姆曾發表了多番引發爭論的公開言論,其中在1940年代的一次受到加拿大民眾的批評,當時他表示不應鼓勵兒童相信聖誕老人,聖經之類在他看來是超自然現象。最終,他獲世衛組織執行秘書長的任命平息了要求他辭任副衛生部長的呼聲,但民眾對他「加拿大最著名的口齒不清的憤怒男人」印象一直都有[1][4]

宗教人士及其他保守作者、組織指責奇澤姆是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員或顛覆分子[7]:「例如,世衛組織前秘書長布羅克·奇澤姆曾表示『要實現一世界政府,就必須從人的思想中消除個人主義,以及對傳統和民族認同的忠誠『」[9]。部分指責符合冷戰時期的常態,當時有些保守主義者認為美國共產黨大部分由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醫生、社會、健康與福利工作者組成[10]。其他人則認為,共產主義的其中一個目標是「統治精神病學界,使用精神衛生法強行控制反共人士」[11]。部分人將奇澤姆與其他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一併列為「幕後人物」,他們包括威廉·馮特奧托·格羅斯英語Otto Gross威廉·施特克爾英語Wilhelm Steckel麥克斯·霍克海默埃里希·弗羅姆威廉·賴希庫爾特·勒溫赫伯特·馬爾庫塞瓦爾特·本雅明狄奧多·阿多諾羅伯特·歐文A·S·尼爾英語A.S. Neill哈維洛克·艾利斯約翰·羅林斯·里斯英語John Rawlings Rees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安東尼奧·葛蘭西阿納托利·盧那察爾斯基盧卡奇·格奧爾格[12]。其他人則把他跟三位早期領導聯合國重要機構的著名人文主義者並列,他們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朱利安·赫胥黎聯合國糧農組織約翰·博伊德·奧爾[13]。南卡羅來納州至少有一個保守婦女組織認為他敵基督[14]

他於1957年到58年擔任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英語World Federation of Mental Health主席[3]

Remove ads

逝世

1971年2月4日,連續中風的奇澤姆於74歲在卑詩省維多利亞的老兵醫院去世[1][2][3][4][5]

他去世後,《紐約時報》認為他是「成為了世衛組織總幹事的小鎮醫生」,是「災難的先知」[1]

加拿大歷史協會指出,他是警告「污染,人口過多和核軍備競賽的危險」的早期領導人[4]

榮譽與獎項

他曾是英國皇家醫學會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美國公共衛生協會英語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的名譽院士[3][6]

著作

  •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ree memorial papers by Gordon W. Allport (New York: Association Press, 1948)
  • World health problems. Barriers to world health (New York: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53)
  • Nations are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54)
  • Prescription for survival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7)
  • Can people learn to learn? How to know each other (New York: Harper, 195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