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東科學中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東科學中心(英語:Guangdong Science Center,簡稱:GDSC),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島西南角,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西側,是集科普教育、科技成果展示、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普旅遊四大功能於一身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乃至亞洲規模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是亞太科學中心協會、世界科學中心協會和國際博物館協會的成員單位,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館聯盟、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和廣州科普聯盟的發起成員[1]。
廣東科學中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投資興建,於2004年3月奠基[2],2008年9月26日建成開放,佔地面積45.39萬平方米[3],建築面積14.07萬平方米[1],總投資額達19億元人民幣。館內現設有13個常設主題展館及多個臨時專題展區,擁有4座科技影院(四維影院、球幕影院、IMAX巨幕影院、虛擬航行動感影院)及室外科學探索樂園,以及8萬平方米生態湖、2,000多種嶺南特色植物和數十個室外展項。
2018年11月7日,經過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廣東科學中心以126514.58平方米的實際館內面積[4],被授予「最大的科技館/科學中心」稱號,這是中國科技館首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獲得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收錄在《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驕傲中國」項目中[5]。





Remove ads
歷史
廣東科學中心項目在1996年立項,1998年3月,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廣東科學中心總體規劃方案,初步選址廣州科學城,2002年,經過有關專家再三考察和論證,改址於更有文化氣息的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西部[3]、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西側的灣咀頭地帶。
廣東科學中心的規劃和建築設計採用國際招標的方式,首輪規劃與建築設計國際邀請競賽於2003年4月啟動,共有來自美、加、日、德等國的8家設計單位提交設計方案[6],並於同年8月29日在廣州會展中心向市民免費展出,最終由專家評出「生態之城」、「南國幻景」和「陽光綠島」作為優勝方案,但因提交的方案不符合「廣東省標誌性建築」的標準,未能通過專家組審評[7]。
2003年10月10日,廣東科學中心第二輪建築設計國際邀請競賽公布競賽日程,共有12家國內外設計單位參賽[8],第二輪競賽的方案於同年12月31日通過專家評審,在6個入圍評審方案中選出三甲方案。翌年2月11日,三甲方案首次向媒體公布[9],分別為「雙貝含珠」、「科技航母」、及「日月同輝」[10]。最終,中南建築設計院的「科技航母」方案勝出,成為廣東科學中心的建築設計實施方案。
Remove ads
2004年3月28日,作為廣東省首批「十大工程」中的重點項目,廣東科學中心在廣州大學城舉行奠基儀式,計劃於2007年6月完成建築工程,11月完成展項工程,開放後預計每年接待觀眾250萬人次[11]。歷時近5年建設,廣東科學中心於2008年9月19日舉行亮燈儀式,同年9月26日開館,9月2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12]。
建築風格

廣東科學中心的「科技航母」造型體現一種前進的動感,設計理念上表達了科技先鋒(神舟飛船造型)、乘風破浪(艦船造型)、靈動人文(眼球造型)和吉祥如意(木棉花造型)四個方面的含義,整體外觀寓意廣東科技的強勁發展,表現出較強的標誌性,建築結構有利於實現展項教育功能與建築形式的統一。[13]
形象標誌
廣東科學中心的形象標誌藉助弧線的穿插組織,抽象意會出科學中心建築的頂部造型以及正面的「發現之眼」等標誌性特徵,並暗喻了科學中心五館並立的功能分區,同時通過對建築理念的詮釋,在統一的氣質中以豐富的變化體現對科普及科學中心的理解:給更多人一個空間、一些機會、一種方法,藉由科學中心的「發現之眼」,看到無限的科學世界。
主要活動
Remove ads
2019年11月16日,中國首個低碳新能源汽車主題科普館——廣東科學中心「低碳&新能源汽車」科普體驗館正式開放。
該館由廣東科學中心聯合廣汽新能源、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研發建設,包括「新能源汽車科普體驗館」及「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科普體驗館」兩部分,面積近2400平方米,共有51個互動展項,全方位展示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引導公眾踐行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公眾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認知與了解。[16]
|
|
Remove ads
2012年10月18日,中國首個LED科普體驗館——廣東科學中心「LED體驗館」正式開放。
該館作為廣東省LED主題園的配套設施之一,由廣東科學中心和廣東半導體照明創新中心共同研發建設,佔地約1000平方米,採用互動模型、實驗遊戲、情景展示、混合現實、燈光秀、幻影劇場等技術手段,讓觀眾近距離接觸LED,體驗其綠色照明的優良特性及其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17]。
該館在2020年4月~11月間被拆除[18],原址被部分改建為廣東省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見下)。
2020年8月28日,中國首個大型食品藥品主題科普體驗館——廣東省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入駐廣東科學中心三樓C區(原LED體驗館場地內)。
該館是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廣東省科技廳建設的重大民生科普工程,旨在讓觀眾理解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四品一械」在保障和提升人們健康生活質量、實現美好生活及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提高人們的飲食用藥安全意識和科學素養,營造「人人參與、共同守護食品藥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19][20]
|
|
|
2010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廣東館將於同年10月底結束展示之後整體回遷,並落戶廣東科學中心三樓F區,繼續向公眾開放[21]。
2011年4月1日,以「金色騎樓,綠色生活」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廣東館回遷展在廣東科學中心揭幕。回遷的世博廣東館佔地約500平方米,分為「綠色生活」「綠色城市」和「綠色神話」三個展區,同時還設置了有關廣東館幕後故事的延展內容[22],並於同年4月2日起向公眾開放。
2021年9月,該館因設備老化而確定被拆除[23],原址被改建為「數理萬象」主題展區的一部分。
2013年9月26日,廣東科學中心新增的「嶺南科技縱橫」館正式對公眾開放[24],該館選取包括靈渠、廣濟橋(湘子橋)、黃道婆棉紡技術、馮如飛機模型在內的嶺南最具代表意義的科技歷史事件、人物和發明創造共計49項,以「上下六千年」的時間跨度,「嶺之南,海之濱」的空間定位,向公眾展示了一個具有區域文化特色的廣東科技發展歷程[25]。
|
|
該館在2021年底被拆除,原址被改建為「數理萬象」主題展區的一部分。
2011年5月18日,第十一屆亞太科學中心大會(ASPAC 2011)在廣東科學中心開幕,來自21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館及博物館的近400位館長和專家聚首廣州,縱論現代科學中心的發展與使命。[26]
「小谷圍科學講壇」是面向公眾的大型系列科普講座,舉辦地設在科學中心東南側的學術交流中心多功能講演廳,通常在周末舉行,並視情況適當增加場次,其主旨為傳播自然科學知識,普及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為公眾打造一個了解科學的互動平台。講壇首場於2009年9月19日開講,目前已舉辦至第196場。[27]
廣東科學中心與廣東省科協、省科學技術廳等單位聯合舉辦了首屆至第五屆廣東科普嘉年華[註 1],為市民走近科學、了解科學、掌握科學、應用科學、提高科學素質搭建了良好平台。
2016年2月2日,作為常設展覽之一的「實驗與發現」展館經過更新改造後重新開放[33],與更新改造前相比新增展項37個。展項主要涉及天文現象的規律、物理現象的原理等方面知識,展廳劃分為科學發現廣場、力學、電磁學、光學和生命科學實驗室等部分,其中科學發現廣場的中部設有高10米的大型傅科擺,向遊客展示地球自轉的實驗證據[34]。
|
|
除此之外,廣東科學中心此後又陸續對兒童天地、感知與思維、人與健康、飛天之夢和綠色家園等7個常設主題展館進行了更新改造[35],例如:
- 2017年7月,「綠色家園」展館在經過4個多月的封閉改造後重新開放,全新增加了30個互動展項,原保留19個最受觀眾喜愛的熱門展項也做改造提升,相比原來規模更大,互動性和趣味性更強[36]。
- 2017年9月,原「數碼世界」和「交通世界」兩個展館在進行更新改造後,分拆為交通世界、材料園地、數字樂園、創新空間四個新主題展館對外開放[37]。
- 2018年9月,「人與健康」展館在經過近3個月的封閉改造後重新開放,改造後的展館共有42個展項,展館進行了全新布局,新增加20個互動展項,改造提升22個受觀眾喜愛的熱門展項[38]。
|
參觀導引
- 大學城(科學中心)公交總站位於科學中心東北側的付費停車場附近,可換乘35路、801路、番202路旅遊專線。
- 常設主題展館和科技影院各自獨立,單獨開放
- 每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 科技影院一人一票,對號入座,提前5分鐘檢票進場
- 開放日閉館前30分鐘停止入園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