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應天府 (明朝)
明朝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應天府是明朝設置的府,為明代初期首都,後改留都。轄區即今南京市,及句容市、溧陽市範圍。

歷史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太祖丙申年),朱元璋攻佔集慶路,三月改集慶路為應天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定都應天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拓建建康城[1][註 1]。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朱元璋稱帝,仍以建康城為京城,二年九月始建新京城,六年八月建成。都城內的宮城(即明故宮)稱紫禁城。洪武十一年,稱京師。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反叛他的姪子建文帝,發動了靖難之變,建文四年(1402年)燕兵破應天府城,朱棣登基,是為明成祖,明年改元永樂。
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決定北平府改為順天府(今北京),立為陪都北京[註 2]。
官制
洪武初年,應天府設知府、同知、通判及經歷、知事、照磨等官。後添設治中、推官。洪武三年、陞格為正三品衙門。賜銀印。同時,將知府改為府尹。同知更為府丞。洪武二十七年、添設檢校。
行政區劃
應天府下領八縣。
Remove ads
人口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編戶一十六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萬三千六百二十。弘治四年(1491年),戶一十四萬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萬一千三。萬曆六年(1578年),戶一十四萬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萬五百一十三。
職官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