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異食癖
异食症 一种精神和心理疾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異食癖(英語:Pica),又稱異食症、亂食症,主要表現於持續性地攝取非營養的物質,如泥土,肥皂或冰等。[1]這類行為需持續一個月以上,並且在患者食用的物質被認為不適合其年齡應有的發展水準,才能被稱為異食癖。不過在某些文化中,一些類似於異食癖的行為是傳統習俗的一部分。[2]這種疾病可導致兒童中毒,並阻礙其身心發育。[3]除此之外,異食癖還可引起腸梗阻、營養不良和寄生蟲病等。[3]異食癖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解釋包括礦物質缺乏症和精神異常等。異食癖在女性和兒童中更常見,特別是懷孕婦女、幼童及有發展障礙的人群,如自閉症患者。[2]
Remove ads
症狀

常見異食癖患者食用的非營養物質有:
患者食用的物質可能引起併發症,例如由不能被人體消化的異物引發的腹痛;某些塗料會導致鉛中毒;毛球可造成腸梗阻;糞便及灰塵可引起弓形蟲或弓蛔蟲感染及其他寄生蟲病等。[4]
診斷
DSM-IV中對異食癖的診斷標準:
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及某些身體疾病(如克萊恩-萊文症候群)患者可能會食用非營養物質。在這種情況下,異食癖不應該被診斷為額外的症狀。[4]
病因
零星研究表明,很多異食癖個例是因人體缺乏某種礦物質而引起的,諸如鐵、鋅等。缺鐵症本身有時又是乳糜瀉[2]或鈎蟲感染[7]的結果。此類患者食用的物質常含有其身體所缺乏的礦物質。[8] 最近有學者考慮將強迫症歸為異食癖的病因之一。[9]不過目前在被廣泛使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中,異食癖仍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疾病。感知、生理、文化和社會心理等因素也有被用來解釋異食癖的起因。
不過,異食癖也可能是某些文化中習俗的一部分。美國佐治亞州的黑人女性食用高嶺土的習俗在DSM-IV被列為文化依存症的一種。[10]在非洲一些地區,食用高嶺土也很常見。[11]這種習慣對身體有一定好處,因為粘土可以吸收植物毒素,從而保護人體不受生物鹼和單寧酸的危害。[12]
治療
治癒異食癖的方法因人及起因而異(如兒童、發展障礙、妊娠或精神病患)。一般治療的第一步包括檢查和治療礦物質缺乏症等,比如由缺鐵引起的異食癖可經由飲食中額外的鐵補給治癒。[2]如果是由精神病因素造成的,相應的治療及藥物如SSRIs曾有見效[13]。 不過,以往的報告警告人們在所有非精神病因素被排除之前,不要輕易使用藥物來治療異食癖。[14]
歷史
異食癖的現象早在13世紀拉丁文文獻中就已被希臘人和羅馬人記載,不過直到1563年關於這種疾病的描述才出現在醫學文獻中。[2]在17世紀的美國南部,黑人奴隸們常食用泥土來為自己補充礦物質 [15]。研究表明在16世紀到20世紀期間,異食癖曾被認為是其他疾病的症狀而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直到現在,一些可被稱作異食癖的行為仍是某些文化中的治癒方法或宗教儀式中的一部分。[2]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