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戰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朗切斯科·卡拉乔洛级战列舰
Remove ads

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戰艦Francesco Caracciolo-class battleships[a]是1913年為意大利皇家海軍設計、1914年訂購的一級超無畏艦,共四艘。該級首艦「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a]於1914年末安放龍骨,另外三艘——「克里斯托法羅·哥倫波」號[a]、「馬坎托尼奧·科羅納」號[a]與「弗朗切斯科·莫羅西尼」號[b]則在1915年陸續開工。這四艘艦的主武器為八門381毫米(15吋)口徑火炮,最高航速可達28(52公里每小時;32哩每小時),其設計定位是與英國伊利沙伯女王級這類快速戰艦相當的艦艇。

快速預覽 概況, 技術數據 ...

該級艦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物資短缺與建造優先級調整,始終未能全部完工。僅有首艦在1920年下水,當時曾考慮過多項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的方案,但受預算問題影響,未能開展任何相關工程。這艘首艦隨後被出售給一家意大利航運公司,計劃改裝為商船,然而改裝成本最終被證明過高,自1926年起,它被拆解為廢鋼。

Remove ads

設計

1913年,保羅·塔翁·迪雷韋爾海軍上將出任意大利皇家海軍總參謀長。當時歐洲局勢緊張,海軍軍備競賽正在進行,他爭取到批准,啟動了一項大規模新造艦計劃,計劃建造四艘新型戰艦、三艘巡洋艦及多艘其他類型軍艦[3]。1914年訂購的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是意大利皇家海軍自主設計的首款超無畏艦[4]。該級艦旨在與外國海軍當時建造的新型快速戰艦(如英國伊利沙伯女王級)相抗衡。埃德加多·費拉蒂(Edgardo Ferrati)海軍少將負責擬定設計方案。費拉蒂最初計劃為該艦配備十二門381毫米主炮與二十門152毫米(6吋)副炮,但到設計方案最終確定時,他將主炮數量減至八門,副炮數量減至十二門[5]

特徵

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艦的水線長為201.6米(661呎),全長212米(696呎);艦寬29.6米(97呎),吃水深度9.5米(31呎)。該級艦標準排水量為31,400公噸(30,900長噸),滿負荷狀態下排水量可達34,000公噸(33,000長噸)。原本計劃為該級艦配備兩根三腳桅杆英語Tripod mast[5]

該級艦原計劃配備四台帕森斯式英語Parsons Marine Steam Turbine Company蒸汽渦輪機,每台驅動一根傳動軸,動力由二十台燃油亞羅式鍋爐英語Yarrow boiler提供蒸汽。這些鍋爐的排煙管道接入兩座大型煙囪。渦輪機的額定軸功率為105,000匹軸馬力(78,000千瓦特),按設計可使艦隻達到28(52公里每小時;32哩每小時)的最高航速。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12哩每小時)的更經濟航速航行時,該級艦的預估續航里程為8,000海里(15,000公里;9,200哩)。[5]

「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及其同型艦原計劃配備八門40倍徑381毫米海軍炮作為主炮,這些火炮安裝在四座雙聯裝炮塔內,全部沿艦體中心線布置,以背負式的方式分別位於上層建築的前後方[5]。該主炮發射885公斤(1,951磅)的炮彈,炮口初速為700米每秒(2,300呎每秒)[6],最大射程可達19,800米(21,700碼)。該級艦的副武器計劃為十二門50倍徑152毫米(6吋)海軍炮[7],這些火炮安裝在艦體中部集群布置的炮廓內[5],發射50公斤(110磅)的炮彈,炮口初速為850米每秒(2,800呎每秒)[7]防空武器方面,原計劃配備八門45倍徑102毫米(4吋)火炮和十二門40毫米(1.6吋)火炮[8],其中102毫米火炮發射13.75公斤(30.3磅)的炮彈,炮口初速為850米每秒(2,800呎每秒)[9]。與當時主力艦的常規配置一致,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原計劃配備八門魚雷發射管,口徑為450毫米(17.7吋)或533毫米(21吋)[5]

該級艦的裝甲採用特爾尼生產的克虜伯滲碳裝甲英語Krupp cemented armour主裝甲帶厚度為303毫米(11.9吋);水平防護由厚度50毫米(2吋)的甲板構成。主司令塔側面裝甲厚度為400毫米(16吋)。主炮塔採用與主司令塔相同厚度的裝甲防護,而副炮則配備厚度220毫米(8.7吋)的裝甲[5]

Remove ads

艦隻

更多資訊 艦名, 艦名由來[10] ...

建造

Thumb
「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於1920年5月12日在斯塔比亞海堡皇家海軍造船廠下水。它是該級艦中唯一一艘下水的艦隻,但最終並未完工。

鋼材短缺拖慢了該級艦的建造進度,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海軍更需要其他類型的軍艦(尤其是驅逐艦潛艇及其他輕型艦艇)來對抗同盟國。因此,該級艦的建造工作於1916年3月暫停。停工時,「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艦體已敷設約9,000公噸(8,900長噸)鋼材。「克里斯托法羅·哥倫波」號的建造進度僅次於前者,艦體完成12.5%,機械設備組裝完成5%。最後兩艘艦的建造工作在停工時並無明顯進展[5]。原本為「克里斯托法羅·哥倫波」號配備的兩門重炮,被安裝到「法阿·迪·般奴」號淺水重炮艦上[12];「阿爾弗雷多·卡佩利尼」號淺水重炮艦接收了來自「弗朗切斯科·莫羅西尼」號的兩門381毫米火炮[13];兩艘聖山級與四艘格拉帕山級淺水重炮艦也裝備了備用的381毫米火炮[14]。另有四門火炮被改裝為381/40 AVS型鐵道炮[15],其餘則被部署為岸防炮[16]

1919年10月,「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的建造工作重新啟動,但該艦最終並未完工[5]。同年,意大利皇家海軍考慮將其改裝為平甲板航空母艦,類似英國的「阿耳戈斯」號[17]。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意大利經濟狀況不佳,加之意大利在利比亞的平定行動耗費巨額資金,海軍預算被迫大幅削減[18]。因此,現代化的航空母艦改裝工作無法完成。安薩爾多造船廠提出了一個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將「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但即便如此,其費用對意大利皇家海軍而言仍過高[17]

除預算問題外,意大利海軍高級指揮官們對戰後意大利皇家海軍的發展方向也未能達成共識。其中一派主張保留傳統的水面主力艦隊,另一派則認為由航空母艦、魚雷艇和潛艇組成的艦隊最為理想,而由喬瓦尼·塞奇英語Giovanni Sechi海軍上將領導的第三派則主張,以戰艦和航空母艦為核心的均衡艦隊是靈活性最高的選擇[19]。為給新造艦計劃騰出預算空間,塞基大幅削減了現役老式艦艇的數量,同時取消了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級戰艦的建造項目[20]。1920年10月25日,「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被出售給意大利通用航運公司(Navigazione Generale Italiana)。該公司計劃將其改裝為商船,但改裝成本被認定過高,因此該艦被暫時封存於拿坡里郊外的巴亞灣[5][21]

此時,意大利皇家海軍再次考慮將該艦改裝為航空母艦。在當時正在進行的華盛頓海軍會議談判中,為意大利皇家海軍擬定的噸位限制為60,000長噸(61,000公噸),這一額度中計劃包含改裝後的「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以及兩艘全新建造的專用航空母艦。當時已為「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擬定了帶有艦島上層建築的新改裝方案,但意大利長期存在的預算問題導致海軍未能建造上述任何一艘艦艇[22]。「弗朗切斯科·卡拉喬洛」號隨後被拆解為廢鋼[5],拆解工作始於1926年末[23]。另外三艘艦在戰後不久便已拆除[5],其中「克里斯托法羅·哥倫波」號的部分機械設備被用於建造「羅馬」號遠洋客輪[24]

Remove ads

腳註

註釋

  1. 譯名參考自《海陸空天慣性世界》[1]
  2. 譯名參考自《海陸空天慣性世界》[2]

參考書目

期刊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