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年5月4日-1900年4月7日)是一位美國風景畫家[1],他是托馬斯·科爾的學生,也是第二代哈德遜河派的中心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主要以他在美洲旅行時看到的山川、落日等宏偉的景觀為主,晚年也畫過一些城市景觀及地中海和中東的景色。


生平
丘奇是伊萊扎(Eliza née Janes)和約瑟夫·丘奇(Joseph Church)的兒子,他家的收入來自身為銀匠和表匠的丘奇的父親約瑟夫,約瑟夫後來還成為了Aetna的一名主管。富裕的家境使得丘奇可以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探尋藝術,18歲時,丘奇在卡茨基爾受原來的鄰居丹尼爾·沃茲沃斯(Daniel Wadsworth)引薦,成為了托馬斯·科爾的學生[2]。
追隨老師的腳步,丘奇成為了第二代哈德遜河派的核心人物[3][4]。他多次前往美洲各地尋找創作靈感,繪出了一大批價值極高的風景畫。
1860年,丘奇在紐約州的哈德遜買下了一間農場,并娶伊莎貝爾·卡恩斯(Isabel Carnes)為妻。他們的長子與長女都在1865年3月死於白喉,1866年伊莎貝爾產下弗雷德里克·約瑟夫(Frederic Joseph)。當子女增加到四人後,他們開始到世界各地旅遊。1867年前往歐洲和中東地區,在這一時期丘奇也重新開始創作大幅畫作。[5]
在旅行開始前,丘奇購置了大約十八英畝的山頭。1870年開始在此建造波斯風格的房屋,1872年全家都搬到了這棟新居里。理查德·莫里斯·亨特是丘奇的主要建築師和顧問。這棟別墅後來成為了美國國家歷史地標,即奥拉纳州立历史遗址(Olana State Historic Site)。[2]



Remove ads
圖庫
-
《厄瓜多的安第斯山脈》(The Andes of Ecuador),1855年,雷諾達故居美國藝術博物館
-
《科托帕希火山》,1855年
-
《曠野中的十字架》(Cross in the Wilderness),1857年
-
《尼加拉大瀑布》(Niagara),1857年,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 華盛頓國家藝廊。
-
《荒野中的黃昏》(Twilight in the Wilderness),1860年,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
《Oosisoak》, 1861
-
《熱帶雨季》(Rainy Season in the Tropics),1866年,舊金山藝術博物館
-
《尼加拉大瀑布,來自美國的一側》(Niagara Falls, from the American Side),1867年
-
《從橄欖山觀耶路撒冷》(Jerusalem from the Mount of Olives),1870年,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
《帕德嫩神廟》(The Parthenon),1871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熱帶陣雨》(Passing Shower in the Tropics),1872年,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
-
《佩特拉古城的卡茲尼神殿》(El Khasné, Petra),1874年,歐蘭納州立歷史地
-
《愛琴海》(the Aegean Sea),1877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