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張國華 (191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国华 (1914年)
Remove ads

張國華(1914年10月—1972年2月21日),原名張富桂,男,江西永新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將領和官員,參與了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並參與、指揮了解放軍在西藏與中印邊境的軍事行動。[1]

快速預覽 張國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

張國華是第一、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共中央委員。

生平

參加紅軍

張國華生於江西省永新縣懷忠鎮官山村一個貧苦家庭。早年曾在私塾念書4年多,但因家庭貧困而輟學。1929年,在第一次國共內戰中,15歲的張國華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永新西北特區游擊隊,被編入王佐部,並任司號班長。在中央蘇區的反圍剿戰鬥中,張國華多次負傷,獲中央軍委授三等紅星獎章。1930年,張國華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紅四軍十二師三十六團連支部書記,紅一軍團二師五團九連指導員、連長,紅一軍團政治教導隊政委等職。1934年10月,張國華隨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於1935年10月抵達陝北。[1]

1936年春,張國華隨紅軍渡過黃河參加東征戰役,在山西南部創建河東島游擊支隊,張國華任政治部主任。[1]

抗日戰爭

1938年8月,張國華隨八路軍115師東渡黃河赴晉西開展游擊戰爭,歷任115師政治部戰士劇社社長、教育股長、115師直屬隊政治處主任。[1]

1938年12月,張國華隨部隊從晉西進入山東。1939年1月,進入太行山區對日軍展開反掃蕩,張國華率直屬部隊兩個連組成了魯西工作團,於鄆城菏澤一帶建立了魯西抗日根據地,組建抗日第七支隊並任政委。8月2日,張國華率部在鄆城東北方向的梁山伏擊日軍板垣師團一個大隊,消滅日軍600多人。[1]

1940年4月,魯西軍區成立,張國華任黃河支隊政委。後來,黃河支隊被改編為115師教導第四旅,並成立湖西軍區。在張國華的領導下,湖西地區的軍民共同反蠶食、反掃蕩。截至1945年春,他們在大茫莊戰鬥內黃戰鬥大名戰鬥衛南戰鬥等戰鬥中先後取得勝利。[1]

第二次國共內戰

1945年9月,張國華調任晉冀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擔任第七縱隊副政委。1946年11月,率部開入豫皖蘇地區,任豫皖蘇軍區司令員,配合劉鄧大軍的行動。[1]

1948年6月,豫皖蘇軍區升為一級軍區,粟裕任司令員,張國華任副司令員。隨後,張國華率部參加淮海戰役,因戰績卓著而受到司令員陳毅表揚。1949年2月18日,奉中央軍委電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第十八軍組建,張國華任軍長。此後,張國華率第十八軍先後參加渡江戰役衡寶戰役等。7月28日,張國華率部攻佔了家鄉永新縣[1]

西藏任職

Thumb
1965年張國華參加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大第一次會議
Thumb
張國華參與簽署的《十七條協議》署名

1950年1月24日,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西藏工委成立,張經武任第一書記,張國華任第二書記,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進藏。1950年10月7日,張國華指揮打響了昌都戰役,此後成功攻佔昌都,迫使西藏噶廈政府派代表到北京進行談判,達成了《十七條協議》。1951年10月,張國華率部進駐西藏拉薩。1952年2月,張國華任中共西藏工委第一書記、西藏軍區司令員、中國共產黨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1955年,張國華獲授中將軍銜。[1]

1959年3月,拉薩發生騷亂,張國華奉中共中央指示,鎮壓民變。

1962年,張國華奉命指揮中印戰爭,殲敵8000多人,獲得勝利。[1]

四川任職

1967年,張國華調任成都軍區第一政委、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革命委員會主任。[1]

文化大革命期間,約有兩萬名漢人進入西藏地區,與張國華所領導的西藏軍區爆發衝突,1968年9月新華社發佈消息:「在階級鬥爭的暴風驟雨中,革命委員會作為新西藏政府的形式正式成立」,軍區最終不敵紅衛兵的攻勢,張國華逃往四川[2]

1972年2月21日,張國華在四川成都病逝,得年57歲。 [1][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