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德尼·布倫納

南非生物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德尼·布伦纳
Remove ads

西德尼·布倫納[註 1]CHFRS(英語:Sydney Brenner,1927年1月13日—2019年4月5日[14]),南非生物學家,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快速預覽 西德尼·布倫納Sydney Brenner, 出生 ...
Remove ads

教育和早期生活

布倫納出生在南非小鎮傑米斯頓。他的雙親是猶太移民英語South African Jews。父親1910年從立陶宛來到南非,而母親於1922年從拉脫維亞的首都里加移居南非[15]。他有一個妹妹Phyllis[16][17]

布倫納在傑米斯頓高中[1]金山大學接受教育後,在牛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職業和研究

1960年代,布倫納在分子生物學領域成就突出。1961年,他與佛朗西斯·克里克通過克里克-布倫納實驗解釋了蛋白質翻譯的三元碼,發現了移碼突變。這個發現提供了遺傳密碼前期解釋。之後他專注於秀麗隱杆線蟲的研究。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程序化凋亡)的遺傳調控機理。2002年12月,他的諾貝爾演講的題目為"Nature's Gift to Science",介紹了線蟲動物門,他被認為選擇了正確研究方向,並選擇了正確的生物體[18]

布倫納創建了分子科學研究院英語Molecular Sciences Institute(Molecular Sciences Institute),他還和多所研究機構有合作關係,如美國索爾克生物學研究所、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新加坡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院英語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霍華德休斯醫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珍妮莉婭法姆研究學院珍利亞農場研究園區)。並且他在期刊《現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設有專欄「Loose Ends」,以敏銳的科學視角和辛辣的文筆而著稱。2001年他出版了專著A Life In Science

他也是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學理事[19],以及在那裏作為遺傳學教授[2]

2006年10月11日,布倫納被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授予國家科學技術獎章,表彰他為新加坡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20]

Remove ads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