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托利黨
解散的英国政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托利黨(Tory Party)是17世紀至19世紀期間的英國(及其前身大不列顛王國、英格蘭王國)政黨。托利一詞源於中世紀愛爾蘭語的「亡命之徒」(tóraidhe),是政敵輝格黨對托利黨人的蔑稱,後來沿用成習。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5月23日) |
1678年,輝格黨提出《皇位排除法案》,意圖剝奪占士二世的繼位權,反對法令的保守人士在此時得到了「托利黨」這個稱呼。此後該黨派走向式微,至1760年代失去了組織性。二十多年後,新的托利黨崛起,建立了先後以小威廉·皮特和羅伯特·詹金遜,第二代利物浦伯爵為首的政府[1]。
利物浦伯爵的繼任人是亞瑟·韋爾斯利,第一代威靈頓公爵。威靈頓公爵受丹尼爾·奧康奈爾推動,在任內進行了天主教解放。輝格黨在重新執政後控制國會通過了1832年改革法令廢除了眾多由托利黨控制的腐敗選區。因此,托利黨在接下來的大選中只取得了180個議席。黨魁羅伯特·皮爾爵士發表《塔姆沃思宣言》後,托利黨開始向現代保守黨轉型,然而托利黨因皮爾廢除穀物法而產生了分裂[1]。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第十四代德比伯爵、本傑明·迪斯雷利領導的一派最終延續下來並成為現代的保守黨。當今保守黨有時仍被俗稱為托利黨[1]。

Remove ads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