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律(馬來語:Benut)是馬來西亞柔佛州笨珍縣下轄的一個城鎮、巫金及漁村,亦是縣內人口第三多的城鎮。其北面是居鑾縣新邦令金,西北面是峇株巴轄縣龍引,東南面則為亞逸峇禮小鎮。文律的名稱源自於一種名為「阿參樹」(Asam Bunut)的植物,其果實在成熟之後會掉進河裏。文律在開埠時因附近有許多「阿參樹」而得此名,一開始文律鎮的原名拼寫為「Bunut」,但後來逐漸變成讓華裔先賢說得較順口的「Benut」。[2]
文律的發展歷史可簡述為由位於文律河上游的港主開始引入華人勞工開墾種植甘密和胡椒,而勞工則在文律河下游形成聚落,並隨着人口增加成為河旁運輸內陸農作物的吐納碼頭。巔峰時期當地共有5千名華裔居民,日軍南侵後當地部分華裔搬遷至笨珍、新山、新加坡等,加上陸路運輸逐漸完善是該鎮不再作為一個商貿中心,獨立後至今該鎮依然主要以農業如種植油棕為主,附近也隨着人口增長設立許多花園住宅區,還有許多水道村莊(Kampung Parit),當地華人則以「條」命名。[2]
Remove ads
交通
文律鎮是馬來西亞聯邦5號公路的其中一個沿路城鎮,也是當地的主幹道路,往北可前往峇株巴轄、往南則可達縣府小笨珍和亞洲大陸最南端丹絨比艾。距離文律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為南北大道南段的新邦令金交通樞紐。
周邊聚落
- 過港(Kampung Nelayan),已拆除並遷移至Taman Dato' Hajjah Fatimah Salim[3]
- 爪哇村(Kampung Jawa)
- 頭條(Kampung Parit Wak Jabir)
- 二條(Kampung Parit Mohd Arif)
- 三條(Kampung Parit Haji Abdul Rahman)
- 四條(Kampung Parit Hassan)
- 五條(Kampung Parit Stan)
- 六條(Kampung Parit Kerimon)
- 七條(Kampung Permatang Duku)
- 八條(Kampung Permatang Sepam)
- 九條(Kampung Permatang Palas)
- 十條(Kampung Parit Haji Arif)
- 十一條(Kampung Parit Lubok Sipat)
- 十二條(Kampung Parit Haji Yusof)
- 十三條
- 巴力丁仔(Parit Tengah)
- 星光商業城(Pusat Perniagaan Benut)
- 雙蘭(Sanglang)
- 淡柏(Tampok)
- 亞逸峇禮(Ayer Baloi)
- 阿比阿比(Api-Api)
- 二河東(Jelutong)
- 文律花園住宅區列表[4]
- 成功花園(Taman Berjaya,Parit Tengah)
- 亞逸峇禮花園住宅區列表
教育
-
位於巴力丁仔的樂育一校
-
位於二河東的黎明華小
Remove ads
- 文律國中
- 斯里丹絨國中
- 巴力勿達國中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