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特加號小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史特加號(德語:SMS Stuttgart[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四艘柯尼斯堡級小巡洋艦的三號艦,以符騰堡城市史特加命名。它由但澤帝國船廠承建,於1905年開始龍骨架設、1906年9月下水、至1908年2月投入艦隊使用。其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和兩具450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可達24.1節。

快速預覽 歷史, 德意志帝國 ...

史特加號在入役後曾擔任炮術教練船德語Artillerieschulschiff,當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後,它又被動員公海艦隊的偵察部隊。在那裏,艦隻參與了日德蘭海戰,並與英國巡洋艦都柏林號英語HMS Dublin (1912)交火。史特加號於戰鬥期間沒有受損。它於1918年被改造為水上飛機母艦,並在戰爭結束後作為戰利艦於1920年交予英國,其後拆解報廢。

Remove ads

建造

Thumb
柯尼斯堡級艦隻線條畫[註 2]

史特加號是根據合同代號「O」[註 3]作為新增編入艦隊的單位訂購,並於1905年在但澤帝國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06年9月22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在下水儀式上,由史特加時任市長海因里希·馮·高斯德語Heinrich von Gauß主持為艦隻命名。1908年2月1日,艦隻正式投入公海艦隊使用。[2]

史特加號的全長為115.3米(378呎3吋),有13.2米(43呎4吋)的舷寬和5.29米(17呎4吋)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3,814公噸(3,754長噸)。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缸三脹式蒸汽機組成,通過十一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提供動力,額定功率為13,146匹公制馬力(9,669千瓦特)。它的最高速度達24.1節(44.6公里每小時),並可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5,750海里(10,65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及308名水兵。[3]

史特加號的武器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組成。其中兩門並排布置在艏艛英語Forecastle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布置在艦艉。[4]這些炮支可提升至30°仰角,射程達12,700米(13,900碼)[5]。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艦隻還裝備有八門52毫米55倍徑速射炮英語5.2 cm SK L/55 naval gun和4000發彈藥。此外,艦隻同樣配備有兩具450毫米(17.7吋)的魚雷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船體內。在裝甲方面,史特加號則受到厚達80毫米(3.1吋)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也有100毫米(3.9吋)厚。[3]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入役後的史特加號於1908年4月9日便已完成海上試航,但由於船員短缺,它被迫停用一年。1909年2月16日,史特加號正式取代小巡洋艦寧芙號小巡洋艦,擔任艦炮審查處的炮術教練船德語Artillerieschulschiff。在接下來的五年內,隸屬於預備役分艦隊的史特加號參加了所有相關的演習和訓練巡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它被動員至公海艦隊的第四偵察集群,與大巡洋艦布呂歇爾號共同駐紮在威廉港[6][7]不久,它便隨其它幾艘巡洋艦被派往黑爾戈蘭灣執行巡邏任務。巡洋艦群將與魚雷艇區艦隊分開,並指定輪流駛入北海展開夜間巡邏。作為此次行動的一部分,史特加號於8月15日晚上與科隆號以及第一、第二魚雷艇區艦隊共同進行了一次巡邏,期間沒有發生任何意外。[8]

1914年12月15-16日,史特加號參加了突襲斯卡布羅、哈特爾浦及惠特比英語Raid on Scarborough, Hartlepool and Whitby的行動。它被指派為公海艦隊的屏護巡洋艦,為當時正在實施炮擊、由海軍少將弗朗茨·馮·希佩爾率領的戰鬥巡洋艦群提供遠程掩護。[9]在收到有關英國驅逐艦出動的報告後,公海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腓特烈·馮·英格諾爾遂下令全體向左轉舵並駛向德國[10]。在06:59,史特加號、漢堡號以及大巡洋艦羅恩號遭遇了由英國海軍中校羅夫特斯·瓊斯英語Loftus Jones率領的驅逐艦群。瓊斯緊追德國人直至07:40,此時史特加號和漢堡號被分離出來,以摧毀它們的追捕者。至08:02,羅恩號向兩艘小巡洋艦發出信號,命令它們放棄追擊,並與公海艦隊餘部一起撤退。[11]

1915年5月7日,由史特加號、斯德丁號但澤號慕尼黑號和二十艘魚雷艇組成的第四偵察集群被派往波羅的海,為針對向利鮑的俄國陣地發起的大規模行動提供支援。該行動由波羅的海偵察部隊司令、海軍少將阿爾貝特·霍普曼德語Albert Hopman指揮。[12]第四偵察集群的任務是在北部進行屏護,以防止任何俄國海軍力量從芬蘭灣移出,而幾艘大巡洋艦和其它軍艦則對港口實施炮擊。俄國人試圖以四艘巡洋艦組成的兵力進行干預:馬卡羅夫將軍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Admiral Makarov巴揚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Bayan (1907)奧列格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Oleg博加特耶爾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Bogatyr。它們曾短暫與慕尼黑號交戰,但由於雙方都不確定對方的實力,很快便分離。[13]在炮擊後不久,利鮑即由德國陸軍佔領,史特加號及第四偵察集群餘部遂被召回公海艦隊[14]

Remove ads

日德蘭海戰

史特加號跟隨第四偵察集群參加了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該偵察集群在海軍準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的率領下,於5月31日03:30隨艦隊餘部駛離威廉港。[15]為承擔屏護艦隊的任務,史特加號和魚雷艇V71號被安置在艦隊尾部,位居第二戰列分艦隊之後[16]。在戰鬥的早期階段,史特加號及第四偵察集群並未積極參戰,但至21:30左右,它們遇到了英國第3輕巡洋分艦隊。羅伊特遂引領公海艦隊向南行駛,以遠離英國大艦隊。由於射程太遠及能見度不佳,僅慕尼黑號和斯德丁號能夠與英國的巡洋艦交火。史特加號是這條陣線上的第四艘艦,其船員只能在混沌中辨認出一艘英國艦隻。當該艦已遭其它德國巡洋艦攻擊後,史特加號便停止了射擊。為了吸引英國人靠近公海艦隊的主力艦,羅伊特將他的艦群轉向右舵,但第3輕巡洋分艦隊沒有上鈎,繼而脫離。[17]

在公海艦隊強行穿過英軍後方時發生的激烈夜戰期間,第四偵察集群摸黑於近距離遭遇了英國第2輕巡洋分艦隊。當兩支部隊相互接近時,德國人以探照燈照亮了南安普敦號英語HMS Southampton (1912)都柏林號英語HMS Dublin (1912),並將火力集中在這兩艘艦上。[18]其中史特加號和埃爾賓號負責攻擊都柏林號[19]。在此期間,都柏林號被八枚炮彈擊中,可能全部來自史特加號,但這些打擊沒有造成嚴重的破壞[20]。兩艘英國巡洋艦隨即遭到重創並起火燃燒,被迫撤退;而德國人為了吸引英國人更接近戰鬥巡洋艦毛奇號塞德利茨號也選擇後退。在混亂中,小巡洋艦女性之贊號遭南安普敦號發射的魚雷擊中並沉沒;這迫使史特加號向右轉舵脫離陣線,以躲避沉船。然後,它與第四偵察集群餘部失去了聯繫,遂列入第一戰列分艦隊陣中。[21]艦隻直至午夜時分與英國輕型部隊的交戰中才再度出現。它仍然隱藏在黑暗中,觀察着第一分艦隊的無畏艦攻擊幾艘英國驅逐艦。[22]與此同時,英國人向德國陣線發射了魚雷,迫使它避開。為此,黑暗中的史特加號不得不在戰艦拿騷號波森號之間穿梭。[23]

至02:30,史特加號駛上德國戰列線的前部,越過了領頭的戰艦西法倫號[24]。它引領第一分艦隊返回港口,並在後續為第三戰列分艦隊及其旗艦腓特烈大帝號提供協助[25]。在戰鬥過程中,史特加號共發射了64枚炮彈,這是所有參戰德國巡洋艦中最少的[26]。但不同於許多其它德國巡洋艦,它在戰鬥中毫髮未損[27]

轉換及結局

在戰爭初期,德國海軍曾試圖將蒸汽輪船轉換為水上飛機母艦。然而,它們的速度過慢,以至於無法隨艦隊共同行動,因此需要一個更快的替代方案。至1918年,海軍決定轉換度速度足以滿足隨艦隊共同航行的史特加號;轉換工程自1918年2月啟動。[28]這項工作是在威廉港的帝國船廠英語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進行,並於5月完成。作為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其艦艏和艦艉的105毫米炮、以及兩門最末端的舷側炮都被移除,僅餘四門舷側炮。兩門88毫米45倍徑高射炮被安裝至艦艏;而水下魚雷發射管也獲得保留。兩座大型飛機庫建於煙囪後方,可停放兩架水上飛機;第三架水上飛機則搭載於飛機庫頂部。[2]由於史特加號只能搭載三架飛機,這一數量不足以支撐整個公海艦隊,因此當局還計劃將羅恩號轉變為水上飛機母艦。然而,這兩艘艦均未實際參與過行動。[28]史特加號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並於1919年11月15日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至1920年7月6日,根據《凡爾賽條約》的條款,艦隻作為戰利艦而以代號「S」被割讓予英國;繼而拆解報廢。[7]

Remove ads

註釋

Loading content...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