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無線電傳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無線電傳真(英語:Radiofacsimile、Radiofax、HF fax)是一種利用高頻無線電波的模擬信號來傳送單色圖像的方法,也是慢掃描電視技術的前身。在1930到1970年代早期,尤其在島嶼以及偏遠地區是用來傳送相片的主要方法。現今用在海上船隻傳送氣象即時信息,以及新聞圖像與相片。

歷史


在此之前無線傳輸系統只有傳輸文字訊息的無線電報,這個以無線電傳輸圖像的方法是由當時任職RCA工程師的理查德·蘭傑在1924年發明的,起初他稱為「無線的圖像無線電報系統」[註 1],這個新系統與當時已經使用50年的電話線傳真系統形成強烈對比,最後電話線傳真改用較新的電話線。同年11月28日,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的相片從紐約傳送到倫敦,成為全世界的第一張橫跨海洋的無線電傳真,倫敦方面收到後再越洋回傳英國首相史丹利·鮑德溫的相片[2][3]。同年,赫伯特·尤金·艾維斯傳送無線電傳真的第一張彩色相片[4]。
自1930年晚期開始,芬奇傳真系統[註 2]用來傳送「無線電報紙」[註 3],經由調幅廣播商業電台傳送無線電訊號到一般民眾的私人住家,而且住家要配備無線電接收器與芬奇感熱紙列印機[5]。這個時候有很多公司發現到全新商業機會與消費潛在性,競爭對手很快進入這個領域,但是對於當時的消費者而言列印機與感熱紙是高價又昂貴的消費電子產品,而且調幅訊號傳輸速度慢也易受干擾,列印出來的報紙太小不易閱讀。芬奇公司與其他競爭公司經過十多年後才達到讓多數民眾可接受的商業服務,更便宜也更充實的家用日報,配合電台的口述廣播公告提供即時新聞,不過一般民眾對於這種新式媒體還是抱持好奇心的觀望態度[5]。
1930年4月,RCA創始人歐文·楊的兒子查爾斯·楊[註 4]與恩斯特·亞歷山大森研發通用電氣的無線電傳真系統[6]。1931年8月12日,這套系統從斯克內塔第傳送Union-Star報紙副本,橫跨大西洋傳送到美利堅號與遠洋定期船明尼卡達號,傳送15分鐘的一張頁面大約是81⁄2乘9英寸(220乘230毫米)[7]。
1940年代晚期,無線電傳真接收器的體積可以縮小到安裝在西聯匯款電報車[註 5]的儀錶板下方[8][9]。
二戰期間,上千張的相片從歐洲與太平洋島嶼傳送到美國本土,主要的通訊社尤其是美聯社、合眾國際社與路透社的記者都盡量把越洋無線電傳真傳送機靠近每一項軍事行動,即時傳送戰地相片。著名的相片《硫磺島升旗》是經由無線電傳真從關島傳送到紐約,兩地距離大約12781公里,拍照後的一天內發表在美國各地的新聞報紙。
Remove ads
運作方法
無線電傳真與其他的傳真一樣只能傳輸黑白圖像。無線電傳真通常使用振幅調變以及單邊帶調製模式,通常為上邊帶模式,通過短波的高頻範圍傳輸。重要的是,接收機在接收無線電傳真訊號時,實際頻率與標示頻率有一定偏差,例如使用上邊帶模式接收的實際頻率應低於播出頻率1.9kHz。在上邊帶模式下,無線電傳真的黑白二色基帶訊號分別調製到1500Hz和2300Hz,而下邊帶模式下黑白完全相反,傳送速率通常是每分鐘120條線[註 6],也有機構使用60、100、180、240LPM的速率發射傳真訊號。無線電傳真圖像的解像度由「協調因子」[註 7]決定,通常為IOC576和IOC288兩種,每行的像素數為IOC與圓周率的乘積,例如IOC576的圖像,每行像素為576π,約等於每行1810像素。
由於無線電傳真佔用頻寬小,傳輸時間由傳輸圖像大小和傳輸速度決定,傳輸一副完整的圖像通常需要數分鐘到數十分鐘。目前無線電傳真通常使用「自動圖像傳輸」[註 8]進行傳輸,允許無人值守服務,通常用於陸地氣象傳送基站及靜止氣象衛星。
Remove ads
一個完整的自動圖像傳輸傳輸格式通常如下:
應用


雖然現時互聯網及衛星通訊日益普及,包括無線電傳真在內的傳真使用率持續減少,但是在遠洋航海、地處偏遠等無法上網的情況下,無線電傳真還在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無線電傳真傳送訊號的機構,絕大多數是世界各地的氣象或海事機構,目前全球各國有很多無線電站台的廣播範圍覆蓋海洋。
美國的氣象資訊主要是由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與美國國家氣象局兩個機構所提供,國家颶風中心負責熱帶氣旋資訊。
Remove ads
歷史年表
Remove ads
註解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