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院政時代年號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院政時代年號列表
Remove ads

日本自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即位並建元大化起開始使用年號(日語:年号ねんごう Nengō元号げんごう Gengō)為其紀年方式,並在文武天皇於701年5月3日(大寶元年三月二十一日)再度恢復使用年號後,一直持續使用年號至今[1]

Thumb
後白河天皇因即位而改元保元

日本的年號常取中國古籍中的辭句為典故,而改元的原因除天皇即位外,多數出於迷信及牽強附會。因天皇即位而進行的改元通常在天皇即位翌年進行,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亂世而不在天皇即位翌年改元。自平安時代中期(天德應和年間)起,改元之事均載於改元宸記中,而改元的程序也確立為先由大臣上奏年號勘文,然後天皇於選定會議中決定新年號。日本自醍醐天皇起開始因「辛酉革命」的緣故在辛酉年進行改元(當時為901年,由昌泰四年改元延喜),並自村上天皇起開始因「甲子革令」的緣故在甲子年進行改元(當時為964年,改元康保)。日本自醍醐天皇起也會因災禍等不祥之事而改元(當時為923年,改元延長)。[2]

以下列表僅收錄院政時代[註 1][註 2]啓用的日本年號。以下列表中,各年號的使用期與典故主要出自小學館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書》,而每個年號的典故都分別附上維基文庫的文本連結供參考(如有)。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資訊 年號, 使用期 (西曆年月日) ...
Remove ads

註釋

  1. 院政時代為平安時代後期,此處取1086年(應德三年)為院政時代的開始時間。[3]
  2. 平氏使用「壽永」年號至1185年4月25日(元曆二年/壽永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於壇之浦之戰戰敗並滅亡為止[4][5]。此處亦取平氏滅亡當年為院政時代的結束時間、鎌倉時代的開始時間[6]
  3. 《日本年號大觀》作「九日」。[7]
  4. 後鳥羽天皇的年號「文治」也以此句為典故。[9]
  5. 《日本年號大觀》作「代」。[13]
  6. 《政論》實際文本未見此句。[18]
  7. 《日本年號大觀》僅作「八月」。[22]
  8. 比卦為「坤下坎上」[31],《日本大百科全書》誤作「坤上坎下」[32],「坤上坎下」(或「坎下坤上」)者為師卦[33]
  9.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乎」。[51][52]
  10. 後鳥羽天皇、土御門天皇兩人的年號「建久」也以此句為典故。[55]
  11.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政」。[57][58]
  12.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在「元吉」二字後多出「也」字。[63][64]
  13. 《日本年號大觀》作「代」。[67]
  14.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通假字「女」。[70][67]
  15. 《日本大百科全書》於「長寬」條稱1165年7月14日(長寬三年/永萬元年六月初五日)改元永萬[72],《日本年號全書》(日本の元号がわかる事典 Nihon no gengō ga wakaru jiten)與《日本國語大辭典》均從之[73],惟《日本大百科全書》「永萬」條與《日本年號大觀》均誤作1165年7月13日(長寬三年六月初四日;即前一日)已改元永萬[74][75]
  16.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誤作「富」。[79][80]
  17. 《日本大百科全書》作「承安汝文祖德」[81],而《日本年號大觀》則作「承安汝文德祖」(即缺「之」字)[82]
  18.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在「安定此民」四字後多出「也」字。[81][82]
  19.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除民害」。[84][85]
  20. 源平合戰期間,源氏不使用「養和」年號[91],並在1183年10月31日(壽永二年/治承七年十月十四日)獲旨日語寿永二年十月宣旨[92]後方開始使用「壽永」年號[91]
  21. 《日本大百科全書》誤作另一緯書《河圖挺佐輔》[87],《日本年號大觀》則僅作《河圖》[85]
  22.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作「治欽文德」。[87][85]
  23. 《日本大百科全書》與《日本年號大觀》均缺「終」字。[89][85]
  24. 《日本大百科全書》作「祐」。[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參考書籍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