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時恩寺
河北省的佛教寺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時恩寺是中國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的佛教寺院,位於鎮朔樓西側百米處。時恩寺大殿是寺院僅存的明清時期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恩寺建築面積350平方米。2005年開始,時恩寺開始維修、擴建,新建有山門、配殿、僧寮等寺院建築,總面積達到3000平方米。考古學家宿白稱時恩寺大殿「具有十五世紀甚至更早的建築風格和鮮明的地方特色。」[1]
寺廟歷史
土木堡之變(1449年)後,明王朝開始整頓北部邊防,時恩寺是當時在宣府興建的重要佛教寺院之一。時恩寺大殿的梁檁下皮存有關於建造時間,建造負責人等內容的題記:時恩寺於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修建完成,由建寺大檀越信官太監乃勝、張進,總兵官顏彪、黃瑄主持修建,開山比丘為淨澄。[2]時恩寺建築級別較高,或為敕建(修),但正德和嘉靖的《宣府鎮志》對時恩寺雖有記載但均不詳細,也無碑刻存世。記錄寥寥的原因可能是修史志的官員刻意避開太監的事跡,也可能因為時恩寺完工之前逢大水和隨之引發的饑荒,完工時機為人詬病。[3]弘治九年(1496年),時恩寺重修。[3]萬曆年間,時恩寺擁有8處寺莊,近23000畝。[4]
21世紀時恩寺修繕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釋淨慧及其弟子普聞受到張家口市宣化區人民政府的邀請,住持、管理時恩寺,時恩寺得以中興。[5]釋迦牟尼佛成道日,時恩寺會舉辦釋迦摩尼雪山成道吉祥法會,法會期間會向信眾、市民施粥。[6]
Remove ads
建築保護

時恩寺的多個建築湮滅在歷史中,現僅存原建築是時恩寺大殿。20世紀60年代,時恩寺大殿遭雨水侵蝕,屋檐坍塌,後檐柱、後間梁架均被拆毀,彼時,時恩寺大殿已顯傾頹。[2]1980年代起,開始開展對時恩寺的保護項目。1984年,羅哲文、鄭孝燮等建築師考察時恩寺。1990年代初,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對時恩寺進行測繪。[2]1996年,考古學家宿白考察了包括時恩寺在內的多個宣化古建築。[2]2005年開始,河北省古建築研究所承修時恩寺大殿落架維修工程。[7]2007年,時恩寺大殿落架修復工程完工,大殿建築向前移動6米。[8]2013年到2014年,完成大殿修復和其他寺院建築重建工程。[9]
保護名錄上,1993年7月15日,時恩寺大殿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0]。2006年5月25日,時恩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2024年,張家口市宣化區民政局將時恩寺列入首批《宣化區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2]
Remove ads
建築
時恩寺大殿為單檐九檁廡殿頂建築,是宣化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也是宣化唯一的廡殿頂式古建築。大殿建築坐北朝南,面闊五間(約19米),進深三間(12米),通高(超過10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斗拱為單翹單昂五踩斗拱,瓦頂為綠琉璃瓦。共有14根金柱,16根外檐柱。大殿建築梁架結構為九檁前後廊式,殿內徹上明造,內外施彩繪。大殿建築前後抱廈,殿前抱廈為清代增建,單檐六檁卷棚歇山頂,與大殿建築通過勾連搭相連,無斗拱,面闊五間(13米),進深三間(5米),殿前抱廈採用大木小式結構。[13][14][15]
時恩寺造型具有明早期建築特點:推山較小、坡度平緩、正脊較短、出檐遠長,梁架粗壯、殿堂寬敞。[9][14]其建築構件也有當時雁北地區建築的特徵:脊檁兩側用細叉手、梁架上脊瓜柱下的角背為方形。[15]
時恩寺原有山門、天王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大殿等建築,今除大殿外,皆不存。2014年完成重建後,時恩寺總面積3000平方米,新建有山門、配殿以及15間的建齋堂、僧寮等寺院建築。[9]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