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是云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是云寶(?—559年),複姓是云氏[1],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孝昌三年(527年),南梁將領湛僧珍攻克北魏的東豫州,七月,北魏陳郡百姓劉獲、鄭辯在西華縣反叛,改年號為天授,並與湛僧智合謀,北魏任命東豫州刺史曹世表為東南道行台來討伐劉獲等人。北魏眾將領因為賊寇人多勢強,官軍兵力弱小,且全是些殘兵敗卒,所以不敢交戰,想保城而自守。曹世表正患了背腫病,他坐車出來,叫來統軍是云寶對他說:「湛僧智之所以敢深入為寇,是因為劉獲和鄭辯都在州民中有名望,為他作內應。前不久聽說劉獲帶兵想迎接湛僧智,離這裏八十里遠近。現在出其不意而發動攻擊,一戰即可擊敗他,只要劉獲被打敗了,那麼湛僧智自然就會逃跑的。」曹世表於是挑選了兵士和戰馬交給是云寶,天黑時出了城,天剛亮到了西華,對劉獲發起進攻,大敗劉獲,窮追不捨,劉獲剩餘的黨羽全被評定。湛僧智聽說後逃走[2][3]。
永安三年(530年),南梁將軍陳慶之出任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到任後圍困北魏的懸瓠,在溱水擊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云寶[4][5]。
天平四年(537年)冬十月,潁州長史賀若統抓住潁州刺史田迅佔據潁州向西魏投降。十一月,魏孝靜帝元善見詔令行台任祥率領豫州刺史堯雄、廣州刺史趙育、揚州刺史是云寶等人率領本州的軍隊出兵潁川,想要收復被西魏佔領的地區。宇文泰派遣儀同宇文貴、梁遷等人迎擊,東魏軍隊大敗,趙育向西魏投降。東魏又派遣任祥率領黃河南邊的軍隊與堯雄匯合,西魏儀同怡峰與宇文貴、梁遷等人再度擊敗東魏軍。宇文泰又派遣都督韋孝寬佔領豫州,是云寶殺死東揚州刺史那椿,獻出東揚州歸附西魏[6][7][8][9][10]。西魏任命是云寶為揚州刺史,佔據項城,義州刺史韓顯據南頓。東魏豫州刺史堯雄又率領軍隊討伐,一天之內攻克兩城,俘虜韓顯和他的長史丘岳,是云寶逃走,是云寶的妻妾將領官吏兩千人被俘虜,被送到京城鄴城[11][12]。元象元年(538年)七月,洛陽被東魏攻克,東魏洛州刺史王元軌佔據洛陽,十二月,西魏權景宣、李延孫與是云寶等人襲擊洛陽,王元軌棄城逃走[13][14]。
是云寶歸附西魏後出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之後屢次升任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涼甘瓜三州諸軍事、涼州刺史,獲賜爵洞城郡公,食邑三千戶[1]。武成元年(559年)[15],吐谷渾可汗夸呂進犯涼州,是云寶與吐谷渾軍隊作戰失敗,在軍陣中陣亡[16][17][18],諡號哀公[1]。
Remove ads
族屬和姓氏
是云寶的兒子是云侃墓誌中記載是云氏曾經「分源弱水」,也就是出自內蒙古的額濟納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素認為是云氏也有可能為高車族[1]。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李鴻賓教授認為,根據《元和姓纂》「是云元」條目,元壽這一家原本姓元,是拓跋皇族任城王元澄之後,因躲避魏末年戰亂,依託於是云氏,遂沿用其姓,至隋後又改復元氏,於是才有《隋書》的元壽而不是是云壽了。但若依據元壽長兄是云侃的墓誌,志文稱「其先出自軒轅」,這是拓跋部等北族一般性的託附,不足以憑信;「受氏於有魏太武皇帝」才道出其族屬的真正面貌:他們是歸附於拓跋的其他北方族系。志文又說「折侯真是云尚書,即君之十紈褲子弟」以及「構本壽丘,分源弱水,洪瀾茂緒,奕葉綿長」等句,描述其家族淵源有序,墓志銘並沒有將其家系與拓跋皇族連接起來,表明自身的族系脈絡十分清晰,這也與《魏書·官氏志》的記載相互契合。所以作為是云侃同胞兄弟的是云(元)壽到隋朝始復元氏,李鴻賓認為有冒托北魏宗族的嫌疑,或者說《元和姓纂》的那段記載是後來依託假冒的;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至少到是云(元)壽這一輩人,他們長久依附拓跋魏,早已將自己與拓跋聯繫在一起,從而認為自己真的就是拓跋的組成部分,族屬亦改換成拓跋了。元壽先人以避亂託付是云氏而又復原本姓「拓跋·元」的故事,即使是杜撰的,也反應着這個時代的普遍性訴求。李鴻賓認為,是云寶這個家族,到了是云侃、是云壽這代人,其姓氏開始出現分化,是云侃依舊延續原有的姓氏,但是云壽則依託於元氏,將自己(的家族)與宗室皇姓結合在一起,從而拋棄了是云本姓。如果這種可能性成立,那麼元壽的姓氏應當就是托冒的[19]。
Remove ads
家庭
- 是云某,北魏尚書[1]
- 是云敦,北魏內三郎、大寧郡太守、贈相州刺史[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