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普米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普米語(普米語:trhwit mit lhip),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羌語支,有約20萬人使用,分布在中國境內的四川省西南部和雲南省西北部。
普米族的自稱在西普米語中為 pʰᶼəŋ⁵⁵mi⁵¹, 在中普米語中為pʰʵiŋ⁵⁵mi⁵¹,在北普米語中為 pʰᶼɔŋ⁵⁵mə⁵¹,其它方言中為 ʈʰʷi⁵⁵mə⁵¹ 和 pʰəɪ⁵⁵mi⁵¹.[3][4]
使用普米語的人多數兼通藏語康巴方言、摩梭語、納西語、彝語、白語、傈僳語、漢語等一些鄰近民族的語言。[5]
普米族歷史上有文字,但均已失傳,有研究者認為書寫南語的文字,以及書寫党項語的文字,都是普米族的古代文字。近代,寧蒗的普米族曾經使用過一種以藏文為基礎拼寫的文字韓規文,因標音不夠準確,故流傳不廣。
Remove ads
使用群體
普米語的使用者主要分兩個民族,一是普米族,另一則是普米藏族(藏族的一個支系)。
官方地位
在木里土司時代,普米語言曾是木里土司政權的官方語言,但在官方文書上,則使用藏文作為通行文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後,國家對操持普米語言的這一族群進行識別,居四川一側的劃歸藏族,居雲南一側的列為單一民族普米族,現今普米語言是官方承認的普米族的語言。
方言
早期工作一般認為分南北兩個方言區,之間不能互通:
- 北普米語:分布在四川省木里、鹽源以及九龍等地,雲南省寧蒗縣的永寧、拉伯以及翠玉等區域,有10萬餘人使用,大部分歸為藏族,為了區別於其他藏族,而稱之普米藏族。木里縣使用人數最多,約有58000人。
- 南普米語:分布在雲南省寧蒗縣新營盤鄉,麗江市的玉龍縣,臨滄市的雲縣,以及怒江州蘭坪縣等地,有近4萬人使用,使用者均為普米族。
Ding (2014)認為有3個方言區:西普米語(蘭坪)、中普米語(寧蒗西南、麗江、玉龍和永勝)及北普米語(寧蒗北部及四川)。[6]
陸紹尊(2001)歸納的方言如下。[7]
- 南普米語(2.2萬人)
- 北普米語(5.5萬人)
Sims (2017)[8]列出普米語下列方言:
- 北普米語
- 中普米語
- 南普米語
Sims (2017)[8]為原始普米語構擬了高調和低調。
記錄
書寫系統
使用普米語的群體,一部分宗教人士用古藏文抄寫普米語經書,比如韓規經,有很大一部分便是用古藏文拼寫的,不過音準問題一直受到某些研究者的質疑;另一部分人,則使用多套普米語拼音系統,這些方案均是基於拉丁字母或漢語拼音的拼寫規則進行研發的;還有一部分普米語研究者,則習慣使用國際音標進行普米語記錄和書寫。
音系
Remove ads
正字法
目前有基於拼音的普米語羅馬化方案。
- 單音節
- f – 降調
- v – 高調
- none – 升調
- 多音節
- f – 高調,不擴散
- v – 高調,擴散到下一個音節
- r – 升調
- none – 默認低調
語法
語例
註記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