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景觀社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景觀社會》 (法語: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是法國思想家居伊·德博所寫的一部哲學和批判理論的作品,最初在法國出版於1967年。1990年,其續作《景觀社會評論》(Comments on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在法國出版。作為「情境主義國際」的骨幹,德博寫著此書意在暴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同時在客觀上推動了1968年前後的巴黎學生運動。
書籍結構
本書由 221 小節(各約為一小段)構成,分為九章。
觀點
德博追溯了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在其中真實的社會生活已被表象所取代。「所有的直接存在,一切都轉化為一個表象。」[1]這一過程,在他看來就是「商品完全成功地殖民化社會生活的歷史時刻。」[2]「景觀」一詞定義了德博眼中發達資本主義、大眾媒體和各種形式的政府的合流。景觀就是商品關係取代人的關係的社會的顛倒的表像。
《景觀社會》批判了當代消費文化和商品拜物教。全球化一詞普及之前,德波討論了階級分化,文化同質化和大眾媒體的問題。「所有的直接存在,一切都轉化為一個表象。」[1]這是指當代社會中影像的位處中心的重要性。德波說:影像已經取代了真正的人類聯繫。因而,「景觀不是影像的堆積,而是以影像為中介的人之間的社會關係。」[3]
在消費社會中,社會生活無關生活本身,而在於佔有。景觀利用影像向人們傳達他們所需要和必需的。所以社會生活的發展又導致了「從佔有到顯現的普遍轉向,由此,一切實際的佔有現在都必須來自其直接名望和表象的最終功能。」[4]「在一個真正顛倒的世界,真相不過是虛假的一瞬間。」[5]
德波將當代大眾媒體市場和從前宗教的社會作用相比較。被大眾媒體傳播的商品影像製造了「宗教般的激情」[6],產生「像古老的宗教拜物教一樣,與它不能自己的狂喜和不可思議的奇蹟相一致的……空前熾熱興奮的時刻。」[7]
腳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