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曾約農

中國教育家、東海大學首任校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曾約農
Remove ads

曾約農(1893年11月24日—1986年12月31日),湖南湘鄉人,中國教育家。晚清名臣曾國藩的曾孫,東海大學首任校長與終身榮譽校長。[1][2]

快速預覽 曾約農, 性別 ...

生平

Thumb
東海大學將校門口的道路命名為約農路,以紀念曾約農校長

生於光緒十九年農曆10月17日(西元1893年11月24日)[3][4]。為清朝名臣曾國藩嫡系曾孫,晚清首任駐俄公使,名臣曾紀澤是祖父,父親曾廣銓,曾任清政府兵部員外郎、駐英使館參贊。襁褓時,隨時任駐英使館參贊的父親赴英。自幼博通經史,卓爾不群。弱冠考取第一屆庚子賠款赴英留學,在倫敦大學攻讀礦冶。1916年畢業後,旋入劍橋皇家礦冶學院研究,學成歸國後與堂姐曾寶蓀創辦藝芳女校長沙,藝芳蓋紀念祖母之名。1925年任湖南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參與籌建省立湖南大學。對日抗戰勝利後,王東原將軍乃合併湖南原有的各專科學校,擴創為「省立克強學院」,聘曾約農任院長一職。1949年避難香港,隨後轉赴台灣,受聘為台灣大學教授,後於1955年被東海大學董事會推舉為首任校長。1956年中華民國政府派其為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席代表,以其博識宏論蜚聲國際論壇。 1966年,國民政府選拔好人好事代表,曾約農入選,接受表揚。不久,應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1][2]

曾約農校長接獲聘書之時,即致函東海大學董事會杭立武董事長,縷陳其對此一大學的構想。認為大學主要的目的,在於保存與培養文化,因此課程之選訂,務使能建立一種包括古風之文化環境,再進一步地溝通東西、古今文化。其次,基督教育與其他性質之訓練皆有賴知識與經驗,因此教職員生必須維持高度標準,校內團體生活應受基督教條管制,以及學校當局應與政府合作。最後,並提出關於行政方面的諸項指導原則。凡此,均獲董事會的支持與嘉許。勞作教育和通才教育兩項制度,最能表現東海的建校理想與曾校長的貢獻。[1][2]

1958年曾約農先生任期屆滿退休。東海全校師生極力慰留,甚至有學生絕食以示其慰留之意。臨別前,曾約農先生賦有〈留別東海〉一詩抒懷:

1973年,東海大學為紀念曾約農先生,遂將校門口連接到教學區的主要道路命名為約農路。在曾約農任內,延聘名建築師貝聿銘及其弟子陳其寬建路思義教堂,至今仍為校園的名勝古跡。1962年,曾國藩曾孫、東海大學第一任校長曾約農在世界書局把《李秀成親供手跡》影印公布於世,每份售價新臺幣兩百四十元,內容較刻本多9,000多字,為33,300多字。全書沒有結尾。曾約農將原稿捐贈國立故宮博物院,題名為《李秀成親筆供詞》;大陸則稱為《李秀成自述原稿》。

1986年12月31日,因多種老人病併發,逝世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耆壽九十三歲。[1][2]

Remove ads

家族

更多資訊 先祖 ...
Remove ads

參見

引用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