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舜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4日),字魯璵,號舜水,浙江餘姚人,寄籍松江。明朝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其號舜水為餘姚江古稱,朱於移民日本後所起,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死後,德川光國私諡文恭。

朱舜水力圖反清復明,在清初曾參加抗清活動,也曾助鄭成功北伐;南明滅亡後,他不願降清,遂東渡日本。於日本受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水戶黃門)器重,其遺臣性格與儒家思想,讓德川光圀深感未有異族統治且天皇萬世一系的「小中華日本」方是中華思想的正統繼承者,遂奮發編纂《大日本史》以揚正統,導致尊王攘夷思想之催生。朱舜水更對水戶學擁有不可磨滅之影響。
Remove ads
生平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11月17日,朱舜水生於餘姚。九歲喪父。崇禎十一年(1638年)恩貢生。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李自成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隨即清兵入關,又攻殺李自成。朝廷屢次徵召朱舜水,其皆不就,仍在華南奔走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逃奔安南(今越南)。永曆十一年(1657年),暫居安南的朱舜水想返華抗清,被人舉薦做官,進見安南國國王,但朱舜水誓死不肯向國王跪拜,被羈押達五十多天方獲釋回國。朱舜水爲了反清的資金來往貿易與華南、日本、越南,用以支持南明魯王朱以海和台灣的鄭成功,還參加了永曆十三年(1659年)7月的南京攻略戰。
南京攻略戰失敗之後,朱舜水作爲鄭成功的使者向實行鎖國政策的日本求援,萬治二年(1659年)冬來到日本長崎。萬治三年(1660年)在筑後國(今福岡縣南部)柳川藩學者安東省菴的幫助下定居日本。明末清初,有很多明朝文人爲避戰禍來到日本,當時日本的大名家收用他們作爲自己的幕僚。寬文五年(1665年)6月常陸國(今茨城縣)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派彰考館小宅處齋拜訪朱舜水,接受邀請後,於同年7月抵達江戶。
德川光圀對朱舜水敬愛有加,而朱舜水也對水戶學產生很大影響、德川光圀就任藩主之際朱舜水也隨同前往水戶市;他與同為德川光圀編撰《大日本史》的安積澹泊、木下道順和山鹿素行等結為好友,並在日本傳播漢學。
Remove ads
天和二年四月十七日(1682年5月24日),朱舜水在江戶病逝,享壽八十二歲。身後,德川光圀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日本正德五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東京大學農學院內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朱舜水先生臨終之地)的石碑。

家庭
- 祖父朱孔孟
- 父朱正,萬曆三十一年舉人
- 母金氏
- 長兄朱啟明:武進士,南京神武營總兵
- 葉氏
- 長子朱大成
- 次子朱大咸
- 陳氏
- 女朱高
著作
- 《安南供役紀事》
- 《陽久述略》
- 《釋奠儀注》
參考文獻
參見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