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先(335年—429年),字容仁,中山郡盧奴縣人,祖籍趙郡平棘縣,南北朝北魏學者。因先祖李就遷居至江夏郡平春縣,因此也被稱為江夏李氏。
李先的祖父是曹操將領李通的曾孫李重,父親李樊擔任後趙樂安郡太守、左中郎將。李先年少時喜愛學問,擅長面相占卜之術,曾拜清河郡的張御為師。他在前秦苻堅手下任職,擔任尚書郎。苻堅之子苻丕在位時,他又擔任尚書右主客郎。後來,西燕的慕容永聽聞其名聲,將他迎為謀主。386年,李先勸慕容永以長子城為據點。慕容永稱帝後,李先在其麾下擔任黃門郎、秘書監,並被封為高密侯。394年,後燕慕容垂滅掉慕容永後,李先被擄至中山。
396年(皇始元年),李先在井陘歸降北魏,之後在衛王拓跋儀手下擔任丞相府左長史。397年(皇始二年),他跟隨拓跋儀南征。398年(天興元年),拓跋儀攻克鄴城,抵達義台並擊敗慕容麟的軍隊,回師北上平定中山時,李先每次進軍都獻上計策,為攻略立下功勞。魏道武帝遷都平城後,李先擔任尚書右中兵郎。399年(天興二年),道武帝打算征討柔然並諮詢李先的意見,李先贊同道武帝北伐,於是道武帝出兵擊敗柔然。後來,李先轉任七兵郎,接着又擔任博士、定州大中正。道武帝曾問他「何種書籍最為有益」,李先推薦了儒家經書。402年(天興五年),北魏與後秦姚興柴壁之戰時,道武帝向李先諮詢作戰策略。李先建議先派奇兵前往天渡,在柴壁左右設下伏兵,與主力部隊的前進相呼應,這樣姚興進不能攻,退則會陷入糧荒。道武帝採納了他的計策,實施包圍戰並擊敗了姚興。
409年(永興元年),魏明元帝即位,接見李先。他向明元帝進言堯、舜的治國之道。明元帝讓李先講解誦讀《韓子連珠》和《太公兵法》,並授予他安東將軍的稱號,封為壽春侯。418年(泰常三年),李先奉明元帝之命,與上黨王長孫道生一同率軍襲擊北燕的乙連城,將其攻克,隨後進軍北燕都城龍城。李先建議填平龍城的護城河,進攻城的西南方向,這樣就能擒獲馮跋,但長孫道生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只是擄掠了當地百姓後便凱旋而歸。後來,李先出任武邑郡太守,在治理地方時頗有聲望。
魏太武帝即位後,他被召回平城擔任內都大官。429 年(神䴥二年),李先去世,享年九十五歲。朝廷追贈他為定州刺史,追封為中山公,諡號文懿。他的兒子李冏繼承了爵位,曾擔任京兆郡、濟陰郡的太守[1][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