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永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永茂(1601年—1648年),孝源、又字秀實,號約生河南鄧州城內人,明朝政治人物,史稱「盡有相才」。文定

快速預覽 李永茂, 籍貫 ...

生平

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考取河南鄉試解元崇禎十年(1637年)考取進士[1]大理寺觀政,本年六月出任大名府濬縣知縣一職,因政績顯赫,崇禎皇帝特地御書「潔己效忠」匾額,讚揚他是「豫南國士無雙,河北循良第一」。為免除家鄉鄧州多餘的賦稅,依據事實,奏請皇帝將三十七里地更正為十二里地,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永茂被提拔為兵科給事中

明朝北京城李自成攻陷後,福王朱由嵩逃至淮安,李永茂、史可法馬士英迎朱由嵩於1644年在南京稱帝,升任兵科右給事中,巡視京營,本年升南贛巡撫。南京淪陷後,唐王朱聿鍵於1645年在福州稱帝,任命李永茂為兵部右侍郎,總督江楚浙直廣川雲貴。後歷任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巡撫南贛等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並特賜蟒玉尚方劍便於行事。朱聿鍵於1646年在汀州府(今福建省長汀縣)遇害後,李永茂等人擁護桂王朱由榔肇慶稱帝,封李永茂為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並兼任禮部尚書,入參機務。永曆二年(1648年),羊城失守後,朱由榔敗走桂林,李永茂和弟弟李充茂穿草鞋、着僧道服,避居丹霞山,歷盡艱苦,於四月病逝。[2]

Remove ads

著作

李永茂的著作很多,現在僅存《荊襄題稿》、《蒙難記》一卷和《經筵疏稿》二卷。

家族

曾祖李柰,揚州府通判;祖父李継先,耆賓;父李大醇(1569年-1645年)[3],字淑恆,號泊齋,崇禎元年(1628年)選貢,新恩加七品服。

參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