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杜鵑座

南天星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鵑座
Remove ads

杜鵑座南天星座,拉丁語原名「Tucana」指南美洲大嘴鳥彼得·德克斯宗·凱澤英語Pieter Dirkszoon Keyser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率先劃分星座,彼得勒斯·普朗修斯標上天體儀,約翰·拜耳1603年印成《測天圖》出版。普朗修斯與約道庫斯·洪第烏斯1598年在阿姆斯特丹發布繪有杜鵑座等十二星座的35厘米天球儀,法國探險家兼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1756年用拜耳命名法為杜鵑座星體命名。杜鵑座、鳳凰座天鶴座孔雀座合稱「南天四鳥」。

快速預覽 縮寫, 所有格 ...

杜鵑座在夜空比較黯淡,最亮的恆星鳥喙一只是2.87視星等的三等星。鳥喙四是六顆恆星組成的星系,杜鵑座κ包含四顆恆星。人類已在杜鵑座五個恆星系發現太陽系外行星杜鵑座47是夜空比較明亮的球狀星團,也是小麥哲倫星系最亮的球狀星團。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約翰·拜耳測天圖》上的南天四鳥,杜鵑座在中間(顯示「Toucan

荷蘭領航員兼探險家彼得·德克斯宗·凱澤英語Pieter Dirkszoon Keyser弗雷德里克·德·豪特曼曾跟隨第一次荷蘭遠征印度尼西亞英語First Dutch Expedition to East Indies船隊前往東印度,兩人在南天劃出杜鵑座等十二星座。1597或1598年,彼得勒斯·普朗修斯約道庫斯·洪第烏斯阿姆斯特丹合作,把十二星座印上35厘米直徑天體儀發布。德國天體繪圖師約翰·拜耳1603年出版《測天圖》,是第一部印有杜鵑座的天體圖集。普朗修斯與拜爾都把杜鵑座畫成大嘴鳥[3][4]德·豪特曼同年將星座劃入南天星表,取荷蘭語名稱「Den Indiaenschen Exster, op Indies Lang ghenaemt」,意為「印度喜鵲,東印度稱『朗』」[5],即原產東印度的長喙犀鳥。1603年威廉·布勞的天球儀把星座畫成頭盔。[6]中國古代星圖把杜鵑座劃入「鳥喙」星官,英格蘭稱「巴西派伊」,約翰內斯·開普勒喬瓦尼·巴蒂斯塔·里喬利稱「美洲雁」,卡伊休斯稱「印度喜鵲」[7]。杜鵑座與鄰近的鳳凰座天鶴座孔雀座全稱「南天四鳥」[8]

Remove ads

簡介

Thumb
杜鵑座可以肉眼識別

杜鵑座形狀不規則 ,東靠水蛇座,北臨天鶴座與鳳凰座,西接印第安座,南靠南極座。星座覆蓋295平方度夜空,在88個現代星座排第48。1922年,國際天文聯會確定以三字母縮寫「Tuc」代表杜鵑座。[1]比利時天文學家尤金·德爾波特1930年正式劃分星座邊界,杜鵑座是十條邊組成的多邊形。星座在赤道坐標系統赤經位於22h 08.45m至01h 24.82m範圍,赤緯在−56.31°到−75.35°之間。[2]杜鵑座在南天球的位置比較靠南,北半球北緯30度線以北均不可見,拱極星始終位於南半球南緯50度線以南[9]

顯著特點

恆星

拜爾把杜鵑座畫上《測天圖》,但沒有用拜耳命名法為星體命名,法國探險家兼天文學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1756年用拜耳命名法為星座恆星分配希臘字母「α」至「ρ」,其中省略「ο」與「ξ」,把距離很近的兩顆星都劃為「λ」,三顆星叫「β」。1879年,美國天文學家本傑明·阿普索普·古爾德把拉卡伊視為星雲的天體劃為「杜鵑座ξ」,如今人類認定該天體實為球狀星團杜鵑座47弗朗西斯·貝利認為杜鵑座μ太黯淡,不該分配希臘字母,將原命名撤銷,組成杜鵑座κ的星體有兩顆如今稱為κ1和κ2[10]

杜鵑座比較明亮的恆星布局就像風箏[11],共有約80顆恆星亮度超出7.0視星等[12]。星座最亮的鳥喙一為2.86視星等[13],代表大嘴鳥頭部[9],是光譜等級K3III的橙次巨星,距太陽系約199光年[13]。該星表面溫度較低,「只有」4300開爾文,擁有424倍太陽光度、37倍太陽直徑、2.5到3倍太陽質量[14]。鳥喙一屬光譜聯星,用望遠鏡還無法區分其中兩顆星體,需測量主星光譜變化來推斷從星存在,聯星系統軌道周期4197.7天(11.5年)[15],目前人類對從星還一無所知[14]。鳥喙一東南兩度的紅色星體杜鵑座ν光譜等級M4III[9],離地約290光年[16],是在4.75至4.93視星等閃爍的半規則變星[17]鶴五是距地球約75光年、光譜等級F4V的黃白主序星,亮度4.0視星等[18],據理查德·辛克利·艾倫記載帶有藍色[7],該星代表大嘴鳥的喙[19]

鳥喙四鳥喙二、杜鵑座κ都是多恆星系,分別包含六顆、兩顆、四顆恆星。鳥喙四在大嘴鳥尾巴附近[9],其中偏亮的β1與β2相隔27弧秒,亮度分別是4.4和4.5視星等,小型望遠鏡便能分辨。第三顆星體稱β3,與β1和β2相隔十弧分,肉眼就能區分。β1、β2、β3都是聯星,所以星系共有六顆恆星。[20]星座西南角的鳥喙二離地約251光年,由光譜等級B9.5V的藍白主序星與淡黃色伴星組成[11],其中主星4.49視星等[21],伴星9.3視星等[22]。杜鵑座κ合併亮度4.25視星等,距太陽系約68光年[23]。其中最亮的杜鵑座κA為5.33視星等,光譜等級F6V[24],呈淡黃色[20];杜鵑座κA西北方向五弧秒的杜鵑座κB光譜等級K1V,亮度7.58視星等[20][25]。杜鵑座κB西北五弧分的天體合併亮度7.24視星等,由光譜等級分別是K2V與K3V的橙主序星組成[26],用杜布森望遠鏡等高功率設備可以看出兩顆主序星相隔約一弧秒[20]

Thumb
小麥哲倫星系基本在杜鵑座

杜鵑座λ是光學雙星,由實際距離很遠,但從地球角度觀察基本重疊的λ1和λ2組成。杜鵑座λ1是離地186光年的聯星,由6.22視星等、光譜等級F7IV-V的黃白星[27]與7.28視星等、光譜等級G1V的黃主序星組成[28]。杜鵑座λ2是光譜等級K2III的橙次巨星,已結束主序星階段,逐漸膨脹並冷卻。該星距地球約220光年,亮度5.46視星等[29]

鳥喙七代表大嘴鳥的左腿[19],是光譜等級B9iV的B類次巨星,亮度約4.49視星等,離地約373光年[30],約有四倍太陽質量[31]

杜鵑座θ是距地球約423光年的A類星[32],實際是相隔非常近的聯星。其中主星屬矮造父變星,這類變星的閃爍周期很短(不超過六小時),曾用作宇宙距離尺度,是星震學研究的重要目標。[33]主星質量約為太陽兩倍,從星屬貧氫矮恆星,已有質量與太陽接近的物質被主星吸走[34]。聯星亮度以70到80分鐘周期在6.06至6.15視星等變化[35][36]

鳥喙六是光譜等級F9.5V、4.2視星等的黃白主序星,距地球約28光年[37]。鳥喙六質量略小於太陽,但光度超過[38],星體組成與太陽非常接近,估計有三十億年歷史,促使科學家嘗試調查該星是否存在生命行星[39]。研究表明鳥喙六很可能存在軌道半徑至少2.3天文單位岩屑盤[40],但截至2009年尚未發現環繞該星旋轉的行星[41]

杜鵑座五個恆星系已發現行星,其中四個是智利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發現。HD 4308離地約72光年,質量約太陽八成三,擁有的行星屬超級地球,公轉周期約15天。[42]HD 215497是光譜等級K3V、離地約142光年的橙色恆星,行星一是軌道周期僅三天的熾熱超級地球,行星二尺寸接近土星,軌道周期約567天[43]HD 221287光譜等級F7V,距地球173光年,擁有的行星屬超級木星[44]HD 7199光譜等級KOIV/V,離地117光年,行星質量約木星三成,軌道周期615天[45]HD 219077的行星擁有約十倍木星質量,軌道非常偏心[46]

Remove ads

深空天體

Thumb
杜鵑座47球狀星團,歐洲南方天文台

杜鵑座47位於小麥哲倫星系西側,是夜空第二亮的球狀星團,僅次於半人馬座ω,離地約1.47萬光年,估計約有120億年歷史[12]。其中星體大多呈黃色且非常古老,還有連串熾熱的藍掉隊星,估計是聯星合併形成[47]。杜鵑座47亮度達3.9視星等,肉眼便可觀測,屬夏普力三類星團,核心清晰可辨。杜鵑座47附近夜空還有兩個小麥哲倫星系球狀星團,在大範圍夜空照片上很常見,分別是距杜鵑座47邊緣十弧分的NGC 121和林賽8。[48]

離地2.77萬光年的NGC 362也是杜鵑座球狀星團,亮度6.4視星等,與杜鵑座47一樣屬夏普力三類星團,亮度在已知球狀星團名列前茅。NGC 362軌道從距銀心約三千光年範圍經過,靠近程度在球狀星團非常罕見。詹姆士·敦洛普19世紀20年代發現NGC 362,[48]用放大180倍的天文望遠鏡可見[11]

Thumb
NGC 121球狀星團[49]

小麥哲倫星系位於杜鵑座最南端,是距銀河系約21萬光年的矮星系,比其他絕大多數已知星系近。小麥哲倫星系很可能呈碟形,但在銀河系巨大的潮汐力影響下扭曲。麥哲倫星流是龐大的氣體雲,將小麥哲倫星系與大麥哲倫星系包裹起來。[47]NGC 346是小麥哲倫星系的恆星形成區,亮度10.3視星等[11],其中的三恆星系HD 5980所含每顆恆星光度都居已知星體前列[50]

Thumb
NGC 299疏散星團位於小麥哲倫星系[51]

1990年發現的杜鵑座矮星系dE5類矮橢球星系,與同屬本星系群的其他星系沒有聯繫[52]。杜鵑座矮星系距太陽系870秒差距(2800光年),距本星系群質心約1100秒差距(3600光年),是本星系群位置第二偏遠的星系,僅次於人馬座矮不規則星系[53]

NGC 7408棒旋星系位於在鳥喙二西北方向三度,人類一度誤以為是行星狀星雲[11]

哈勃空間望遠鏡1998年執行為期兩周的觀測計劃,觀測範圍包括部分杜鵑座,觀測結果即哈勃南天深空[54]。預定觀測範圍需在望遠鏡軌道極點以便持續觀測,最後在選擇的位置發現類星體QSO J2233-606[55]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