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束帶

日本的一种和服,在奈良时代出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束带
Remove ads

束帶和服的一種,是公家的正裝,為平安裝束日語平安装束的一種也被稱為「晝裝束」。屬於東亞傳統服裝圓領的一種。

Thumb
絹本着色束帶織田信長像(神戶市立博物館蔵,重要文化財
快速預覽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概要

日本自奈良時代仿效唐代制度設立朝服制度,根據《養老律令·衣服令》,天皇上朝以及大小諸會,服黃櫨染衣。日本皇太子服黃丹衣,親王紫衣。諸臣一位至八位依據唐宋公服制度,分別衣紫、緋、綠、縹。[1][2]中世以降日本位袍如明代官服,世族最貴者黑色。而余皆紅色。[3]幕府時代,公方四位以上黑袍,五位絳袍。[4][5]

組成

束帶從內到外由日語單衣日語下襲日語下襲半臂日語半臂日語組成,並在袍外腰部系一條皮革腰帶,即石帶日語石帯。袴分有大口袴日語大口袴表袴兩種,表袴需穿着在大口袴之外。戴,穿しとうず),懷藏帖紙たとう)、檜扇,手執公卿殿上人要在腰間掛魚袋

束帶的穿着有文官、武官之別。文官以及三品以上武官身着縫腋袍日語ほうえきほう),頭戴垂纓。四品以下武官身着闕腋袍日語けってきほう),頭戴卷纓。另外,武官、中務省官員以及獲勅許的參議以上官階的文官可佩大刀。佩大刀時,要將刀用平緒ひらお)綁在腰間。

特徵

下襲的背面部分很長,穿着時會像燕尾一樣拖在地上。這部分稱作「裾」(きょ),是束帶的一大特徵。由於裾的長短代表着身份的貴賤,部分下襲經演變變得過長,於是裾與下襲分離,稱作別裾。着別裾時,先穿上下襲,再將別裾的帶子系在腰間。天皇皇太子的下襲的裾並沒有與本體分離。另外,還有一種很短的裾稱作纔著さいじゃく),用於地下官人穿戴。

在冬天,由於文官所穿的縫腋袍的肋旁是封閉的,從外觀上看不出裏面有無穿上半臂,所以文官在着裝時通常將半臂省去。在夏天,換上較薄的縫腋袍後,由於可透過袍看到裏面有無穿上半臂,因此需穿上;然而在近代,通常在夏天也不穿着半臂。

位階

更多資訊 品級, 正服 ...

圖集

註釋

參見

參考文獻

書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