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格羅特胡森隕石坑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格羅特胡森隕石坑(Gruithuisen)是位於風暴洋與雨海東西交界處的一座小撞擊坑,以巴伐利亞醫生和天文學家弗朗茨·馮·格羅特胡森(1774年-1852年)之名命名,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採納。


描述
該隕石西北偏北毗鄰麥蘭隕石坑、東面是卡·赫歇爾環形山和海斯隕石坑、東南坐落着德利爾環形山,西南則是埃格斯特朗隕石坑,隕坑西面是風暴洋;往北,沿東西二大月海間的高地半島邊緣坐落着名為格羅特胡森·伽瑪山的月丘,它的東面是另一座山丘-格羅特胡森·德爾塔山;向南是一道南北延伸90公里的皺嶺-布赫山脊以及哈賓傑山脈[1]。 該隕坑中心的月面坐標為32.89°N 39.78°E,直徑15公里[2],深度約1.87公里[3]。
格羅特胡森隕石坑外形略呈圓狀,邊緣尖峭,內側壁平整,沿坡底有碎岩堆積,坑底較小且無特色;突起的坑壁略高於周圍月海(約560米)[4]。隕坑西北聚集有小隕坑群,它們很可能是某個單一天體在撞擊發生前解體所形成的。
格羅特胡森城與格羅特胡森隕石坑並無關係,前者所在位置與格羅特胡森隕石坑有一段距離。
衛星隕石坑
按照慣例,最靠近格羅特胡森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