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桃园市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桃園市行政區劃係描述與今中華民國桃園市相關之行政區劃沿革,及現今桃園市之行政區劃範圍。

目前桃園市劃分為13(含1原住民區),其中面積最大和最小的行政區分別是復興區八德區,兩區面積分別為350.7775平方公里和33.7111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和最少的行政區分別是桃園區和復興區,2024年底兩區人口分別為475,798人和13,261人[1];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行政區分別是桃園區和復興區,2024年底兩區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里13,671人和每平方公里38人[1]

沿革

荷西時期

明鄭時期

清治時期

  • 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明鄭當局降清,其所有行政區劃廢止。
  • 康熙23年(西元1684年),臺灣府成立,隸屬福建省臺廈道,下轄三個縣,今桃園地區屬於當時的諸羅縣
  • 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虎尾溪以北的土地脫離諸羅縣,改設彰化縣淡水廳,桃園地區在此時屬於彰化縣。
  • 雍正5年(西元1727年),臺灣府改隸臺灣道,仍為福建省管。
  • 雍正9年(西元1731年),彰化縣在大甲溪以北的土地正式劃歸淡水廳,桃園地區遂改隸於該

乾隆5年(西元1740年)時,今桃園市範圍在淡水廳之下的行政區劃如下[2][3][4][5][6][7]

更多資訊 堡, 街庄 ...
西元1740年淡水廳局部行政區劃(桃園地區)

同治10年(西元1871年)時,今桃園市範圍在淡水廳之下的行政區劃如下[8][9]

更多資訊 堡, 街庄 ...
西元1871年淡水廳局部行政區劃(桃園地區)
  • 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臺北府成立,淡水廳在改隸臺北府的同時被分割為淡水縣新竹縣基隆廳,其中桃澗堡以東、以北的地區歸淡水縣,竹北二堡以西、以南的地區歸新竹縣,桃園地區開始分屬淡水縣和新竹縣管轄。
  • 光緒11年(西元1885年),臺灣建省,臺灣道以及其下的臺灣府、臺北府改隸福建臺灣省
  • 光緒20年(西元1894年),析淡水縣海山堡一帶增設南雅廳,僅轄一個堡(即海山堡),廳治在今大溪區境內。
Remove ads

日治時期

縣制時期

  • 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本政府獲清朝政府割讓臺灣主權後,隨即公布以臺灣清領時期三府一直隸州為基礎的三縣一廳制,今桃園地區屬於當時的臺北縣
  • 明治30年(西元1897年)6月10日,六縣三廳制實施,桃園地區在此時分屬臺北縣和新竹縣管轄。
  • 明治31年(西元1898年)6月20日,三縣三廳制實施,新竹縣北半部併入臺北縣,桃園地區重新完全屬於臺北縣。

廳制時期

  • 明治34年(西元1901年),以「廳—支廳—區—街庄」四級體系為基礎的二十廳制實施,今桃園地區一帶設置桃仔園廳(絕大部份)[10]以及臺北廳(小部份)。
  • 明治36年(西元1903年),桃仔園廳更名為桃園廳。

桃園廳之行政區劃如下(僅列出現今屬於桃園市的地區):

更多資訊 支廳, 區 ...
西元1920年桃園廳局部行政區劃(桃園地區)

臺北廳之行政區劃如下(僅列出現今屬於桃園市的地區):

更多資訊 支廳, 區 ...
西元1920年臺北廳局部行政區劃(桃園地區)
Remove ads

州制時期

  • 大正9年(西元1920年),套用「州-郡-街庄」三級體系的州制實施,街庄之下設大字,部分大字下再設小字。此時在今桃竹苗地區設立新竹州,桃園地區從此一直隸屬於新竹州的一部分直到日治時期結束。

新竹州之行政區劃如下(僅列出現今屬於桃園市的地區)[11]

更多資訊 郡, 街庄 ...
西元1945年新竹州局部行政區劃(桃園地區)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時期

新竹縣時期

桃園縣時期

  • 民國39年(西元1950年)8月,臺灣省行政區劃改為5省轄市及16,其中新竹縣桃園、中壢、大溪三區全境和新峰區角板鄉合併設置桃園縣;同時臺灣全面廢止區署,由縣政府直轄鄉鎮。
  • 民國43年(西元1954年)10月31日,角板鄉改稱復興鄉[12]
  • 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1月1日,桃園縣啟用直轄市之部分規定,為準直轄市[13]

桃園縣最初轄有4鎮9鄉,而後有3鎮3鄉陸續改制為縣轄市、1鄉套用山地鄉之相關規定,最終桃園縣在改制直轄市之前,轄有6市1鎮5鄉1山地鄉:

更多資訊 行政區名, 行政區類型 ...
西元2014年桃園縣行政區劃
Thumb
桃園縣行政區劃
Remove ads

桃園市時期

市轄區簡介(郵遞區號)

中壢區(320)

中壢區,舊稱「澗仔壢」,是桃園中壢都會區的核心之一、南桃園中心,跟桃園區構成雙城格局。本區是人口重鎮,總人口高居全市第二、人口密度則居第三。本區幅員廣大,因此除了口語上被稱作「中壢」的區中心之外,本區還包含了內壢龍岡青埔等眾多地區。本區早期因是竹塹城臺北盆地之間交通的中繼站而得以發展[20],至今已成為桃園市乃至北臺灣的重要交通中心之一,鐵路方面擁有中壢車站內壢車站高鐵桃園站和5個桃園捷運車站,是目前全市擁有最多鐵路車站的區[註 2];市區公車方面主要由桃園客運中壢客運亞通客運營運,以中壢車站為中心,公車路線呈輻射狀分布於區內、全市各區或遠至外縣市[註 3];長途客運則由國光客運等業者營運,有許多通往北北基的路線;另外,桃園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在本區設有97站[21]。高等教育方面,桃園市16所大專院校之中就有7所位於中壢區,讓中壢成為全市高等教育的中心,也使得本區成為全臺灣擁有最多大專院校的鄉鎮市區

平鎮區(324)

平鎮區,舊稱「安平鎮」,是桃園中壢都會區重要的衛星都市,早期以南勢山子頂一帶為發展重心。現在由於中壢都市擴張,平鎮的經濟活動重心已轉移至北勢等靠近中壢的地帶,而事實上所謂中壢市區有約三分之一的區域屬於本區管轄,兩區的發展關係相當緊密。

龍潭區(325)

龍潭區,舊稱「龍潭陂」,前身「龍潭鄉」,位在桃園市南部,因龍潭交流道設立,加上中科院核研所以及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龍潭園區均位於本區,發展較為快速;此外本區也有龍潭大池石門水庫等重要地標。

楊梅區(326)

楊梅區,舊稱「楊梅壢」,境內有楊梅工業區和秀才科技園區等數個工業區,以及楊梅埔心富岡新富共四個火車站。

新屋區(327)

新屋區,前身「新屋鄉」,是一個重要的農業區,農產量居桃園市之冠。但本區也是全市平地地區人口最少的區,不同於市內其他市轄區的大幅增長,本區近25年來人口成長停滯,長期維持在4.9萬人左右[22];且人口高齡化嚴重,有約14.4%的人口為老年人[23]

觀音區(328)

觀音區,舊稱「石觀音」,前身「觀音鄉」,傳統上可分為三個發展各不相同的次分區:觀音地區、草漯地區、新坡地區。觀音地區是本區的行政中心;草漯地區已有部分土地成為桃園航空城的可能預定建地,房價因而大漲[24];新坡地區則因鄰近中壢區、交通便捷,有部分地區被劃入中壢都會區都市計劃區

桃園區(330)

桃園區,舊稱「虎茅庄」,後稱「桃仔園」,是桃園市政府駐地、桃園中壢都會區的核心之一、北桃園中心,與中壢區構成雙城格局。本區是全市的人口精華區,人口數和人口密度皆高居第一。本區之下設有五個非正式行政區劃的次分區,分別為:市中區中路區埔子區會稽區大樹林區。本區醫療方面擁有450間各類型的醫療機構,為全市最多[25]。交通方面則有著名的臺鐵桃園站;而本區的市區公車主要由桃園客運及中壢客運營運,公車路線以桃園車站周邊為中心,除了桃園區內部外,也行駛至臺灣桃園國際機場、全市各區和外縣市;長途客運則有眾多通往臺北的客運會行經並停靠本區;桃園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則在本區設有89個站點[21]。休閒文化方面,桃園區擁有112座公園或綠地,並自詡「公園城市」[26];知名場館或景點則有像是桃園展演中心桃園市立體育場桃園巨蛋虎頭山等。順帶一提,桃園區是臺灣唯一與所屬城市同名的區。

龜山區(333)

龜山區,舊稱「龜崙」,前身「龜山鄉」,位於桃園市東北部,因受地形影響,全區分為四個分散獨自發展的區域:龜山、龍壽(迴龍[註 4]南崁頂南崁[註 5]、坪頂。鄰近桃園區的龜山地區是傳統上的區中心,區公所位於此;龍壽(迴龍)地區位於桃園市邊界上,與新北市新莊區樹林區關係密切;南崁頂(南崁)地區緊鄰蘆竹區的精華區,被視作後者的延伸;坪頂地區和新北市林口區連成一線,近年來以臺北都會區外圍新市鎮的型態發展,是全區乃至全市最早開通桃園捷運的地區之一,目前境內有2個桃捷車站。

八德區(334)

八德區,舊稱「八塊厝」,是桃園中壢都會區重要的衛星都市,本區地狹人稠,人口密度僅次於桃園區。另外,本區有高達2萬名馬祖人移居,甚至比馬祖本地目前的人口還多,再加上其他的閩南客家等族群,整體呈現多元文化的面貌。

大溪區(335)

大溪區,古稱「大姑陷」,清領時期舊稱「大姑崁」、「大嵙崁」,前身「大溪鎮」,以貫穿全區的大漢溪分為河東地區與河西地區,前者是本區傳統中心,有大溪區公所和以大溪老街為中心的舊街區;後者則因本身鄰近其他市轄區的地理位置和大溪交流道的設立,近年來發展為交通中心,並出現以低密度住宅為主的埔頂重劃區

復興區(336)

復興區,舊稱「角板山」,前身「復興鄉」,位於桃園市東南端,是桃園市境內唯一的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為桃園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行政區,在全臺灣六個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中,是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者,其境內主要族群為泰雅族。復興區發展的觀光業主要係利用其自然資源之優勢,區內有東眼山森林遊樂區拉拉山等著名觀光景點。

大園區(337)

大園區,舊稱「大坵園」,前身「大園鄉」,位於桃園市北部,是臺灣第一大機場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所在地,本區也開始建設各種輔助機場功能的大型建設,如桃園航空城、桃園捷運。

蘆竹區(338)

蘆竹區,舊稱「蘆竹厝」,位於桃園市最北端,境內可分為三個區域:南崁、大竹、山腳(坑子)。南崁地區是全區的發展重心,區公所亦位於此;大竹地區鄰近桃園區埔子、桃園機場、機場系統交流道,交通位置良好;山腳(坑子)位於本區東北部、靠山靠海,是蘆竹區最早有桃園捷運通過的區域,目前境內有2個桃捷車站。

列表

桃園市共轄13區[27],以下資料時間為2024年底[1]

更多資訊 區名, 區域 代碼 ...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2024年底人口減去2023年底人口,負值以紅字表示,正值以藍字表示,沒有增長以綠字表示
  • 各區人口密度以4捨5入至小數點前1位計之

地圖

桃園市行政區劃示意圖
Thumb

圖集

未實現的計劃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