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㙜[1](496年—580年),字洛都長池縣(今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人,北魏、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梁㙜的父親梁去斤在魏獻文帝拓跋宏時期為隴西郡太守[2]。梁㙜年少果敢,有志氣操守。孝昌年間,梁㙜跟隨爾朱天光討伐關隴地區,一年之中經歷了大小二十多次戰役,因功獲授子都督,獲賜爵隴城鄉男。普泰初年,梁㙜升任都督,之後隸屬侯莫陳悅討伐南秦州的眾多盜賊,將他們平定。侯莫陳悅上表任命梁㙜為假節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不久梁㙜代理天水郡太守,又轉而代理趙平郡太守。梁㙜屢次出任太守,很有聲譽政績。沒多久,爾朱天光徵召梁㙜返回,引入軍帳中聽用。等到爾朱天光在韓陵之戰中戰敗,梁㙜又成為賀拔岳的心腹[3][4]

永熙三年(534年),賀拔岳被侯莫陳悅害死後,梁㙜與眾將議論推舉宇文泰統帥全軍。永熙三年三月,梁㙜又出任天水郡太守[1],跟隨宇文泰討伐侯莫陳悅,將他擊敗。大統元年(535年)三月,梁㙜再度出任趙平郡太守[1],又和太僕石猛擊敗兩山的屠各西魏文帝元寶炬詔令增加梁㙜食邑一百戶。大統四年(538年)三月,梁㙜轉任平涼郡太守[1]。當時莫折後熾聚集輕捷剽悍的隊伍,入侵搶掠居民。涇州刺史史寧討伐莫折後熾,長時間不能取勝。梁㙜陳述賊人的軍事陣勢,同時論述攻取的策略,史寧認為很好就聽從了,於是擊敗了賊寇。之後梁㙜隨于謹擊敗劉平伏,朝廷記錄前後功勞,於大統八年(542年)三月任命梁㙜出任潁州諸軍事、潁州刺史[1],賜姓賀蘭氏。同月,梁㙜封隴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1]。梁㙜又跟隨大軍支援玉璧,參與邙山之戰,於大統十年(544年)九月出任帥都督,進爵為隴城縣開國伯,增加食邑七百戶[1]。大統十三年(547年)四月,梁㙜出任南夏州諸軍事、南夏州刺史,同年六月兼任大都督。大統十五年(549年)二月,梁㙜正式出任大都督,同月出任儀同,很快又加開府[1]魏前二年(552年)九月,梁㙜任萇州大中正[1][5]

周孝閔帝宇文覺登基,梁㙜於北周元年(557年)七月進爵為敷州中部縣開國公,增加食邑一千戶。北周二年(558年)二月,梁㙜出任陝州諸軍事、陝州刺史[1]武成年間,梁㙜跟隨賀蘭祥征討洮陽,率先登城有功,另外封綏安縣侯,食邑一千戶,詔令聽任梁㙜將爵位另外轉授給兒子梁元慶[6][4]

保定三年(563年),梁㙜加大將軍,其餘官職如故[1]。保定五年(565年)二月,梁㙜出任敷州諸軍事、敷州刺史[7][8][1]。天和元年(566年)六月,梁㙜進爵為中部郡開國公[1]。天和二年(567年)十二月,北周派遣將領圍困洛陽,斷絕北齊守軍的運糧道路。當時周軍圍困洛陽,很久無法攻克。北齊的騎兵忽然趕到,齊國公宇文憲率兵抵禦。周軍有數人被齊軍俘虜,已離開陣地二百多步,梁㙜望見後十分憤怒,獨自騎馬沖入敵陣,射殺兩人,齊軍紛紛敗退,被俘虜的人於是得以歸還。宇文憲經常讚嘆說:「梁㙜果敢剛毅能決斷,別人趕不上。」天和三年(568年)正月,齊後主詔令斛律光率領步兵騎兵三萬人前往討伐周軍。齊軍抵達定隴後,張掖公王傑、中州刺史梁士彥、開府司水大夫梁景興等人駐紮在鹿盧交的道路上,斛律光披甲執矛,身先士卒沖入周軍,兵刃相交後王傑的部下潰散,被斬首二千多級。斛律光又推進到宜陽,與齊國公宇文憲、申國公李穆相持了一百多天。斛律光修築統關、豐化二城,以打通宜陽的道路。斛律光率軍撤退抵達安鄴,宇文憲等人率領軍隊號稱五萬人緊隨其後。斛律光派出騎兵反擊,周軍潰敗,開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韓延等人被俘虜,被斬首三百多。宇文憲又命令王傑、大將軍中部公梁㙜與梁景興、梁士彥等人率領步兵騎兵三萬人在鹿盧交截斷要路。斛律光與韓貴孫呼延族、王顯等將領合擊,大敗周軍,梁景興被斬首,又俘獲了周軍一千多匹馬[9]建德五年(576年)十二月,梁㙜跟隨周武帝平定北齊,加上大將軍大象二年(580年)六月,梁㙜加柱國[1]

梁㙜性情通達,待人接物很寬厚。至於治理百姓處理政務,尤其把仁愛作為本心。梁㙜不過認識一千多字,口授書信,文辭意思都值得一看,年紀超過六十歲,還能身披鎧甲上戰馬,不用踩着馬鐙,騎馬奔馳射箭打獵,箭無虛發。大象二年,梁㙜因病在長安去世,虛歲八十有五[10][11][1]開皇元年(581年),朝廷贈予梁㙜上柱國開皇二年歲次壬寅四月甲戌朔十一日甲申(582年5月18日),梁㙜葬於長安西北廿五里洪突川[12][1]

Remove ads

墓地

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間,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底張街道和北杜街道發掘了梁㙜的墓地,墓誌上羅列了梁㙜11個兒子和16個孫子的名字和官職[13]

家庭

子女

  • 梁庫多干,一名元慶,長子,上儀同、綏安公[1]
  • 梁仲和,次子,開府、嵐州刺史、沁陽公[1]
  • 梁什伐,三子,上儀同[1]
  • 梁窟拔,四子,上開府、東垣公[1]
  • 梁大雷,五子,大都督[1]
  • 梁地汾,六子,上士[1]
  • 梁吐拔,七子,儀同、高陽公[1]
  • 梁阿臈,八子,大都督[1]
  • 梁阿拔,九子,大都督[1]
  • 梁安國,十子,上士[1]
  • 梁天養,十一子[1]

孫子女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27》,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65》,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