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花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花鱸(學名:Gymnocephalus cernua)又名歐亞梅花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科梅花鱸屬的其中一種。分布於歐洲到中亞及北亞的淡水及半鹹水流域。[3][4]
Remove ads
命名
本魚由瑞士生物學家卡爾·林奈在1758年命名,原名為「Perca cernua」,歸於鱸屬。直到1949年才重組學名為「Acerina cernua」,接着,1977年「Acerina」作為本屬的異名,才重組為現名。[3][5][6]
本魚的種小名「cernua」來源可追溯到1555年的法國旅行家皮耶·貝隆所取的名,拉丁語「cernua」意為「墜落」或「臉朝下」,可能是基於本魚的嘴略微下彎。[3][5]
分布
本魚原生分布於歐洲裏海、黑海、北海、波羅的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及亞洲鹹海流域,東達科力馬河流域。[3]包括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本土、德國、匈牙利、拉脫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黑山、荷蘭、挪威、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聯邦、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瑞典、瑞士、烏克蘭、英國。[1]
在加拿大及美國五大湖流域、法國科西嘉島、意大利、土耳其則有引入的種群。[1]
形態
本魚為中小型魚,成體體長平均10.0公分,最大體長全長25.0公分,通常是全長12.0公分。本魚體呈紡錘型,背鰭硬棘11-19枚;背鰭軟條11-16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5-6枚。可用於區分本魚的特徵是:體高達24-27%標準體長,還有體色淡黃褐,體側具黑色圓斑,背鰭軟條11-16枚、尾鰭條16到17枚。背鰭融合,呈褐色並帶有黑色斑紋[3]。
生態
本魚棲息在棲息於溪流的湖,靜止的池水與邊緣。偏愛大河出海口的半鹹水域、鹹水湖,鹽度可達10-12 pp,喜歡在流速緩慢有沙與碎石而無植被的地方,還有底部有沙石沈積層的深水區,能容忍一些環境的惡化,能與河鱸(Perca fluviatilis)在深水湖共存,因為兩者適應不同水層,本魚在更深的水聚集。本魚頭管的膜狀外壁提供高度的方向敏感性;能在夜間於黑暗中利用側線系統覓食,屬肉食性,以魚類、浮游動物、片腳類等為食。[3]
雌魚壽命可達10年,而雄魚只達7年。[3]
本魚會在水深3公尺或更淺的不同類型的底土上產卵。白至黃色的粘黏成絲串的卵可見於淺水的石頭與水草上。卵遇水後會變粘,並粘附在石頭或植物上。雌性會產下兩批或多批卵,夏季通常間隔約30天。第一批卵比第二批卵大。魚苗沒有或僅有短暫的浮游魚苗期,很早就轉為底棲生活,隱密且獨居,不成群結隊。在10°C以下和20°C以上時,魚苗存活率低。[3]
Remove ads
經濟利用
保護現狀
本魚分布廣泛,未受任何重大威脅,無論是在歐盟27國還是全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於2023年將兩者均評估為「無危物種」。[1]
風險管理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