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模式標本

生物分类学当中定义新的物种(或亚种)级类群所依据的一个或一套标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式标本
Remove ads

模式標本生物分類學中用於確定和固定某一物種種下單元學名的憑證材料。它作為物種名稱所永久依附的實體,指明了該學名所代表的核心特徵,因此在分類與命名中具有基礎性地位。[1]

Thumb
閃彩襖蛺蝶Agrias amydon-phalcidon)的正模標本,用寫有「TYPE」字樣的紅色標籤表示。

類型

Thumb
高加索頭蕊蘭Cephalanthera caucasica)的後選模式標本
Thumb
美葉觀音蓮(Alocasia sanderiana)的附加模式標本
Thumb
新英格蘭佛塔 (Banksia neoanglica) 的新模式標本

模式標定的概念在20世紀中期逐漸制度化。自1958年起,模式標定被正式寫入命名法規,成為合格發表新分類單元的必要條件之一[2]。在此之前,許多早期發表的物種名稱並未指定模式,或指定不當,導致相關名稱使用和物種鑑定存在較大困難[1]。為解決這一問題,《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引入了多種模式概念,包括後選模式(lectotype)、附加模式(epitype)和新模式(neotype)[1][3]

  • 後選模式:當原始發表時未指定主模式,或主模式遺失、損毀,或主模式被發現屬於多個分類群時,可以從原始材料中選定一份標本或圖示作為後選模式。
  • 附加模式:當已有的主模式、後選模式或新模式,或與名稱相關的所有原始材料不足以支撐準確鑑定時,可指定新的材料作為附加模式。
  • 新模式:在原始材料不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從新的材料中選定標本或圖示作為新模式。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