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夷山崖墓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夷山崖墓群位於中國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九曲溪兩岸和北山景區的懸崖岩洞、裂隙內,1985年作為「武夷山史跡」的組成部分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崖墓葬俗流行於古代中國南方和東南亞一帶,在青銅時代,居住在武夷山的古閩人也存在這種葬俗。武夷山現已發現的崖墓群尚保存有18處,有20多具船棺,主要散見於大王峰、換骨岩、玉女峰、仙館岩、小藏峰、大藏峰、太子岩、仙釣台、鼓子峰、鳴鶴峰、觀音岩、白岩、長窠、霞賓岩等處。古人遊覽武夷山時常能見到這些先民遺物,因其高不可攀,甚至以為「仙跡」,常稱為架壑船、仙船、仙脫、仙函等。直到現代經考古發掘才真相大白。1973年和1978年分別在觀音岩和白岩崖墓中各取下一具船棺。在距谷底51米的白岩上取下的這具船棺,長4.89米,寬0.55米,高0.73米,使用整木刳成,分底和蓋兩部分,棺內屍骨尚存,隨葬品有竹蓆、龜形足木盤以及絲棉麻等紡織品炭化碎片,經碳十四測定,棺木年代距今約3750年—3295年。[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