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嘉春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比嘉春潮(比嘉 春潮/ひが しゅんちょう;1883年1月9日—1977年11月1日),是沖繩史研究者、社會主義運動家[1]、世界語者。
生平
1883年,比嘉春潮生於中頭郡西原間切[1][2]。比嘉出身首里士族[3],是駱氏支流駱氏比嘉家後裔。
儘管受到親戚屋部憲傳影響,幼年曾在衛理宗受洗成為基督教徒[3][4],但深感基督教不足改變沖繩現況,成年後受伊波普猷影響而左傾。[3]1906年,自沖繩師範學校畢業後,比嘉成為小學教師[1]。1910年,受熟人伊波普猷影響,關心沖繩學。隨後,比嘉也結識共產主義者河上肇,對社會主義產生興趣。
1914年,出任玉城小學校長[2][3]。1917年,轉任松山小學校長[3],但比嘉旋於翌年辭去教職,成為《沖繩每日新聞》記者[1],半年後轉入《沖繩朝日新聞》[3]。1919年,比嘉成為縣府官吏,同年結識堺利彥,倍感需採取直接的政治活動[3]。1921年,結識進行沖繩研究的柳田國男[5]。1923年,辭官前往東京[1],在仲宗根源和、饒平智太郎介紹下加入改造社[3],出任出版部主任。上京期間,比嘉春潮師事柳田國男學習民俗學[1][2],以柳田民俗學加深自己的沖繩研究。[2]1922年,與伊波等在東京活動的沖繩人一起,參加「南島談話會」 [2][3]。
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期間,比嘉春潮住東京淀橋[6]。地震期間,比嘉春朝受到當地自組的右翼自治警組織襲擊[7][8][9][10][7][11][12]。
1926年,比嘉發表《沖繩本島的神隱》(日語:沖縄本島の神隠し),隨後「南島談話會」於1928年2月中斷,直到1931年7月再開。[3]
Remove ads
戰後,1945年,比嘉春潮成為沖繩人聯盟的發起人之一[13],與其他東京在住的沖繩知識分子組成了沖繩文化研究會,致力推動沖繩研究,及實現沖繩返還。[2][14] 1947年,沖繩人聯盟會長伊波普猷逝世。[13] 1948年9月,志在承繼伊波普猷,比嘉春潮、仲原善忠與宮良當壯等人離開沖繩人聯盟,重新改組沖繩文化研究會。[13][15]
師範學校期間,在仲原善忠影響下,比嘉春潮學習世界語,於1917年加入日本世界語協會。1920年代,受到無民族世界語協會的影響,比嘉春潮成為無產階級世界語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日本世界語協會加強迎合時局姿態,比嘉春潮選擇辭去會籍,表示「這不是我想像中的世界語運動」[16]。 戰後,比嘉春潮曾發起追悼會,追悼自焚抗議越南戰爭的世界語者由比忠之進。
紀念
沖繩文化協會的沖繩文化學會獎下設立「比嘉春潮獎」,每年獎勵沖繩研究者。[17]
作品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