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漢滅衛氏朝鮮之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灭卫氏朝鲜之战
Remove ads

滅衛氏朝鮮之戰漢武帝為征服朝鮮半島北部的衛氏朝鮮政權而發動的戰爭。公元前109年,漢軍分水陸兩路進攻衛氏朝鮮。左將軍荀彘攻破衛氏朝鮮。衛氏朝鮮領土劃分為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史稱「漢四郡」,併入漢朝。

快速預覽 漢滅衛氏朝鮮之戰, 日期 ...

背景

戰國時期,燕惠王遣大將秦開渡河攻箕子朝鮮,佔領朝鮮、真番,置官吏,築要塞。,朝鮮成為檄外之地。

漢朝初年,燕王盧綰叛漢失敗,遁入匈奴。燕人衛滿聚集黨徒千餘人,身着蠻夷之服東逃朝鮮,居住在秦朝舊城中,逐漸征服朝鮮、真番、臨屯等族,並得到流亡的燕齊等國人的擁護,於是衛滿自立為王,定都王險城(今平壤),史稱「衛滿朝鮮」,又稱「衛氏朝鮮」。漢高后時期,天下初定,衛滿遂與遼東太守約定為外臣,與漢朝以浿水(今朝鮮清川江)為界。傳至其孫右渠時,大量接收流亡漢人,又拒絕朝漢,同時阻礙南邊的真番、辰國朝見。

元封二年(前109年),漢武帝派涉何出使衛氏朝鮮,詔令右渠入京朝見,右渠不肯奉召。涉何離開邊界時殺死了隨行的朝鮮護衛,並將此事報於漢武帝,武帝嘉獎涉何,並封他為遼東東部都尉,不久朝鮮發兵攻打遼東,殺死涉何。

過程

元封二年(前109年)秋,漢武帝遣樓船將軍楊仆領兵七千從齊地(山東半島)橫渡渤海,左將軍荀彘領兵五萬出遼東,水陸兩路同時進攻衛氏朝鮮,朝鮮王右渠發兵扼守險要地勢。左將軍率先發起進攻,遭遇失敗,漢軍潰散,退回遼東。

元封三年(前108年),楊仆率水師七千人先抵達王險城,王險守軍發現楊仆的軍隊人數不足,隨即發起進攻,楊仆的軍隊敗退,楊仆逃入山中十餘天,重新聚集潰散的部眾。左將軍荀彘進攻朝鮮駐紮在浿水以西的軍隊,沒有打敗朝鮮水軍。

同年,漢武帝派遣衛山出使朝鮮,勸說右渠投降。右渠見到漢使就叩首謝罪,表示願意歸降漢朝,派太子入漢為質,並派遣一萬五千人護送太子入漢,剛到達邊境浿水,荀彘衛山恐其生變,對朝鮮太子說不要帶兵入境,朝鮮太子心生恐懼,又率眾退回王險城。衛山向漢武帝稟報此事後,漢武帝誅殺衛山。[1]

荀彘擊敗了朝鮮在浿水以西的守軍,開進到王險城下,駐紮在城的北面。樓船將軍楊仆亦抵達王險城,駐紮在南面。荀彘強攻數月也未能破城。荀彘的士兵大多來自燕地和代地,作戰兇猛。楊仆的士兵大多來自齊地,曾經和朝鮮作戰失敗,圍城時常「持和節」。朝鮮大臣私下和樓船將軍楊仆締結商議投降,但還沒有達成最終的決定。

荀彘多次向楊仆提出攻打的要求,但楊仆因希望達成與朝鮮的約定,不與荀彘合作。荀彘又向朝鮮提出議和的要求,但朝鮮不願意與荀彘議和,而是希望和楊仆商議。荀彘認為楊仆曾經敗給朝鮮,楊仆和朝鮮親善,而朝鮮又沒有投降,所以不敢發兵。

同年,漢武帝派原濟南郡太守公孫遂協調兩軍關係,但公孫遂私下與荀彘合謀,抓捕楊仆奪其兵權,交由荀彘指揮,兩軍再次猛攻王險城。公孫遂將此事報告武帝后,漢武帝誅殺公孫遂。

元封三年(前108年),朝鮮大臣尼溪相參派人殺死了朝鮮王衛右渠,向荀彘投降。

但此時的王險城尚未被攻破,右渠曾經的大臣成己再次進攻。荀彘讓右渠的兒子衛長和投降的宰相的兒子發諭令,殺死成己。[2]

左將軍荀彘回朝後,漢武帝以「爭功相嫉乖計」殺死了滅亡朝鮮的荀彘。漢武帝以楊仆「失亡多」,論罪當誅,但實際的處罰是「贖為庶人」保留了試圖與朝鮮議和的楊仆的性命。[3]

Remove ads

結果

Thumb
漢朝位於朝鮮半島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臨屯郡,及真番郡

衛氏朝鮮的領土劃分為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併入漢朝。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