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沁河 (黃河一級支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沁河 (黄河一级支流)
Remove ads

沁河黃河下游的一條支流,發源於山西省沁源縣,流經山西省沁源縣安澤縣沁水縣陽城縣澤州縣河南省濟源市沁陽市武陟縣,於武陟縣境內注入黃河。沁河全長485公里,是山西省第二大河流,其中在山西省境內長363公里,河南省境內長125公里,總流域面積13,532平方公里[1][2][3][4]

快速預覽 沁河, 國家 ...

歷史

沁河古稱洎水,又稱少水、沁水。《左傳》描述齊、晉之間某次戰役,就提到過「少水」。曹魏年間,從山西向河南運糧,為太行山所阻隔,而沁河又不能行船,於是就沿沁河陽城段河谷右岸,在石崖上鑿孔鋪設棧道。現今沁河右岸側壁上,有建於三國時期的沁河古棧道遺址。

水文

在流經的地形地貌中,石質山林佔53%,土石丘陵佔35%,河谷盆地佔10%,沖積平原佔2%。沁河河源至五龍口河道長395公里,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較豐,多瀑布。五龍口為沁河的出山口,沁河出五龍口後坡度陡降,流經沖積平原之上,水流平緩,河長90公里,流域面積約270平方公里,兩岸有堤[4]。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米,與黃河下遊河道相似,為「地上河」,有洪災的風險。當黃河大洪水時,往往對沁河倒灌,形成「黃沁並溢」的現象,威脅豫北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汛期集中在夏季7、8月。多年平均徑流量13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為48.9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實測輸沙量0.05億噸,含沙量低。2016年,在武陟縣開展沁河下游防洪治理工程,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治理工程。

主要支流

丹河是沁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山西省高平縣玻璃山石堂溝村,從北向南流經博愛縣沁陽市,在沁陽市北金村匯入沁河,全長120公里,流域面積3,152平方公里[4]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