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滬西大自鳴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滬西大自鳴鐘,簡稱「大自鳴鐘」,本指於1926年落成的川村紀念碑[1],後來逐漸成為地區名,指向位於中國上海市普陀區東南部長壽路與西康路交界處一帶的地區。大致西起常德路,東到陝西北路,南抵安遠路,北達普陀路[2]。
歷史
清代,大自鳴鐘一帶隸屬於松江府上海縣法華鄉。東面靠近東蘆浦,北面為草長浦。東蘆浦兩岸分布有蔡家宅、沈家宅等自然村落。草長浦兩岸則有草鞋浜村。此地大多為農田與阡陌。[3]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進行了最後一次的展拓,此地被劃入公共租界西區的範圍。190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於此處闢築小沙渡路(今西康路)與勞勃生路(今長壽路)。
1911年,日資內外棉株式會社總經理川村利兵衛前往上海、南通等地開闢棉紡業務。川村利兵衛先後於附近的蘇州河南岸開辦棉紡廠共13家,並附加興建了簡易員工宿舍等設施。隨着工廠的開辦,人口逐漸麋集於此。至1920年代,小沙渡路勞勃生路一帶已經成為公共租界西區較為集中的商業中心。[4]
1922年,川村利兵衛逝世。1924年,內外棉株式會社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提交申請,為了紀念川村利兵衛,在小沙渡路、勞勃生路的路口中央興建川村紀念碑[5]。川村紀念碑總高九丈九尺,四周方形,內部為6層,內部設有盤旋樓梯,頂層設置有四面鐘面的時鐘,每一刻鐘會自動報時。[6]
1930年代起,該地區的商業逐步發展,同時周邊興建起二層左右的石庫門里弄,成為滬西主要的居住和商業區。1945年後,日商企業被作為地產沒收,並由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接管[6]。195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對此地區周邊的下水道和危房簡屋進行了維修。同時增設了上海市第四百貨商店。1958年8月10日,為了消除日本勢力的痕跡同時改善道路交通,對大自鳴鐘進行了拆除。[7]
1997年,長壽路進行拓寬,拆除了附近一些商店和住宅。2000年,此地區興建了4萬平米的長壽公共綠地[8]。

大自鳴鐘一帶,另有位於蘇州河西康路橋的宜康電子市場,又稱「大自鳴鐘市場」。曾是滬上著名的盜版碟、打口碟和海關原碟的集散地,也曾是滬上樂迷、影迷常常光顧的「聖地」。大自鳴鐘市場於2009年1月關閉,此地現已成為上海189弄購物中心。[9][10]
Remove ads
交通
大自鳴鐘地區是普陀區東南方的交通中心之一,同時有公交、軌道交通等線路。目前在大自鳴鐘附近通過的公交線路有13路、24路、63路等,軌道交通則有地鐵7號線和地鐵13號線長壽路站[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